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0 22:24:4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上證50繼續漲,自5月5日以來,累計漲幅已達14.62%。可以說,二季度末的這波“大票”上漲,把很多投資者都漲懵了,其中也包括偏愛成長股的基金經理們。
其實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據喜好成長股的基金經理回憶,“那段時間非常難熬,看著自己的業績長時間排在靠后,就這么硬扛過來。”
而當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的時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不少基金經理依然不為所動,堅持成長股不放棄,而有的基金經理則已經扛不住,紛紛轉向價值股,但有意思的是,有的好不容易轉向正確了,但是卻在雄安概念股上損失了。
不湊熱鬧,堅守成長
從目前已披露的基金二季報來看,基金經理們對于風格配置還是存在不小的分歧。其中有一部分就對白酒、家電等傳統意義上的價值股完全不在意。
比如廣發多策略混合,基金管理人表示,今年2季度,資金集中抱團更加明顯,熱度主要集中在業績較好估值較低的家電、白酒、消費電子等領域。我們在這些領域持倉很低,并不是認為這些行業和公司不好,只是覺得在市場非常熱絡的地方能夠找到的價值增量不會很高。
光大行業二季報顯示,從結構來看,該基金降低了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持倉,增加了TMT 和環保行業的持倉。截止季度末,本基金的持倉風格仍為均衡偏成長。值得一提的是,其二季度末的第一重倉股為神霧環保。
此外,有些基金在配置上有所松動,但是倉位并不明顯,整體仍以成長股為主。
比如廣發輪動基金管理人表示,本基金在二季度的配置仍然以長期看好的成長股為主,并以部分倉位參與白酒家電等龍頭藍籌的投資機會。但是由于成長股整體風格較弱導致持倉的大部分成長股漲幅有限,本基金二季度上漲幅度弱于基準。
還有鵬華價值的組合總體也是增加了成長股的配置比例;金鷹量化展望三季度時表示,在三季度,將保持85~95%的倉位運行,并采取相對均衡但仍偏向成長股的配置策略。
轉對了,但擇時錯了
當然,有堅守的基金,也有及時轉向的基金,而有的基金雖然及時轉為配價值,但卻仍然沒能趕上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
長盛創新先鋒基金管理人表示,本基金在4月份開始積極調整組合的配置結構和投資風格,向中大盤價值風格、大消費(汽車、家電、食品飲料、日常消費)行業龍頭進行配置轉變。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在報告期內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為2.60%,而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4.00%。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雖然參與了消費和金融,但是在其它方向上又折戟了。
華商萬眾創新管理人表示,本基金在二季度未能很好根據市場節奏調節倉位,一直高倉位運作。在行業配置上雖然后期有部分參與消費和金融這些強勢板塊,但早期在“一帶一路”和雄安概念股不恰當的擇時造成了部分損失。
還有的也是擇時問題,不過沒選好的是賣點。華商新趨勢管理人表示,由于在下半季度配置上過早減持了消費等藍籌股,另外還持有較多的成長股,本季度業績明顯跑輸基準。
可見,部分基金經理的二季度顯得有些糾結、有些慌亂,有的雖然極其認同手里的小票,但是如果三季度市場風格如果依然延續下去的話,這份堅持又還能持續多久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