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達號 2017-07-12 19:36:16
每經編輯 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今天,A股市場的寬幅震蕩實在是刺激。滬指早盤沖高3215.20點,但隨后不斷震蕩回落,盤中一度跌到3177.93點,在半年線附近獲得支撐并止跌回升。而到尾市階段,多頭發起反攻,最終滬指僅下跌5.50點,以3197.54點報收,還是跌破了3200點整數關。
不過,就在收盤之后不久,新華社刊登了一篇證監會副主席姜洋的專訪文章,姜洋對近期資本市場的表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對未來證監會監管目標指明了方向。那么,證監會副主席姜洋究竟說了哪些話?
先簡單說說大盤,今天的行情,真的是表現比較糟糕。雖然也有些熱點,比如有色金屬板塊、鋰電池板塊等,這些板塊都有不錯的表現。但總體來說,題材炒作又一次遭遇重挫,今天又有不少個股跌停。不僅如此,白馬股的調整也在延續,而大盤藍籌股中,除了銀行股強勢上漲外,其他主流品種也多數下跌。而銀行股的表現也是典型的護盤行為,上午顯著沖高,比如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只銀行股創出年內新高(前復權),但下午卻走軟回落。
早間,銀行股帶隊沖鋒的時候,滬指一度沖高到3215.20點,但銀行股一走軟,其他題材股紛紛跳水,滬指最多下跌了近25點,最低至3177.93點,也就是滬指半年線位置,然后才止跌回升。
前段時間,大盤是蹺蹺板效應,大盤藍籌股漲的時候,小盤股題材股跌;而小盤股、題材股開始炒的時候,藍籌股、白馬股又陷入調整。這樣的行情,大家至少還能夠把握到一些脈絡。不過,今天的行情,大盤寬幅震蕩,不管是白馬股還是題材股,似乎都很難操作。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達哥,也有些感覺迷茫了。既然看不清楚,我覺得那也就不要左右搖擺了,堅持原來的方向,繼續下去就好。
今天下午收盤后,新華社刊登了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的文章。在這篇專訪文章中,姜洋談到了很多資本市場的內容,我覺得有必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
首先,據新華社報道稱,去年以來,隨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深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確實,在我們印象中,去年以來A股市場發生的變化,對股民而言影響非常深刻。這些變化包括:新股發行加速,中小創個股、殼資源個股估值加速回歸。同時,國際化進程加速,去年開通深港通,今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優質A股資源進入國際資金視野。但與此同時,管理層對市場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大量游資、牛散因為違法違規而被嚴厲處罰。
那么,對于A股市場近一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今天做出了怎樣的評價呢?姜洋的講話內容,對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從新華社的報道來看,很明顯,證監會也注意到A股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首先,股指運行更加平穩。2016年3月至今,滬深股指穩中有漲,同時股指波幅收窄。
其次,市場生態環境明顯凈化。市場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機炒作逐漸得到抑制,投資風格逐漸向價值投資轉換。
姜洋的這番話,其實把管理層的監管態度表達得非常清晰了。在我看來,不論次新股、績差股,還是小盤股,凡是投機炒作,都會被抑制。那么,現在的A股市場環境下,如何才能生存下來?那就是投資風格必須向價值投資轉換。適者生存,這句話不是白說的。
在這次專訪中,姜洋還談了不少其他內容,比如持續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欺詐發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等。
那么,未來證監會的監管方向是什么?報道中說了四點,內容也不少,這里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給大家提煉一些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一是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持續推進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監管執法覆蓋全市場、全類型。
二是優化新股發行制度,優化融資結構,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區域和領域。完善市場化并購重組和退出機制,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防范和化解資本市場風險。
四是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最后總結一點,有關證監會官員的訪談新聞,在很多時候,對我們把握投資策略的大方向,還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我認為,接下來真的不能去“炒新、炒差、炒小”了。至于短期的大盤,我認為可能繼續震蕩調整,考驗滬指半年線的支撐吧。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7年7月12日
今日倉位:六成
明日倉位計劃:六成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注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