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2 00:02:55
每經記者 馮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英國文學家狄更斯在《雙城記》里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對于央企經營狀況而言,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7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在102家中央企業中,有99家企業盈利,其中29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6月當月央企實現利潤1596.7億元,創下單月利潤歷史最好水平。
“最好的時代”背后,下半年央企還有望進入“百強時代”。6月30日,恒天集團整體并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后,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降至101家。7月3日晚,中國神華、國電電力同時發布停牌進展稱,其醞釀的交易擬涉及能源行業資產,而交易對方則為能源行業大型國企。煤電領域的央企重組已是箭在弦上,下半年中央企業數量減少至100家將是大概率事件。
營收連續5個月兩位數增長
今年以來,央企業績持續向好。沈瑩稱,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18億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5353.2億元,同比增長18.6%。
沈瑩還提到,6月央企創下單月利潤歷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業中,有99家企業盈利,4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29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了20%。
對于央企來說,業績向好背后的支撐因素比業績本身更受關注。是靠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央企規模擴張帶來的利潤增長,還是靠央企機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帶來的內生性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在回答央企一季度利潤改善原因時,沈瑩給出的第一個解釋就是央企抓住了大宗商品市場回調的有利機遇,在價格回升的時候,加大排產力度,提高生產負荷,抓住市場的窗口期,提高產銷量。
面對基本同樣的問題,在總結上半年央企利潤改善的原因時,除了國家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外部因素外,沈瑩還具體講到央企結構改革、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對業績改善的作用。
沈瑩稱,上半年,央企主業利潤占整個利潤比重同比提高了4.8個百分點,上半年央企規模增長速度是16.8%,同期利潤增長速度是15.8%。
“企業的發展質量,如果規模擴張,帶不來效益的同步增長,說明運行效率是有限的。從規模增速和利潤增速來看,匹配度在歷史上都是比較好的。央企效益增長協同性和穩定性明顯增強。”沈瑩說。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內部因素和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都在支撐央企業績改善,但在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的情況下,央企利潤在6月份反而創新高。這意味著去產能、結構調整、壓減層級和兼并重組等為央企業績增長帶來的內生的動力在增加。”
煤電領域央企重組預期升溫
除了結構調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也是央企業績改善最主要的內生動力之一。
在重組方面,沈瑩提到,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的重組合并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還有武鋼和寶鋼重組為寶武集團后,強強聯合的效果非常明顯。
“近幾年航運業非常艱難,BDI指數一直在低位波動,中遠海運今年上半年利潤已經過百億,效益有很大的提升。寶鋼和武鋼重組以后,產業布局上就有很多的協同效益,兩家企業還開展了180多項業務協同,產生了很大的效益。”沈瑩說。
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央企重組不斷推出,現在在強強聯合、吸收合并、產業鏈上下游重組的模式都有了比較成功的探索經驗,能為未來重組提供參考。去年就有國資委負責人表態央企減少到100家以內的目標,下半年應該能夠實現。”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網站顯示的央企數目為101家。而且,7月4日,中國神華繼續停牌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神華集團擬籌劃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項,可能構成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資產交易。同日,國電電力亦發布繼續停牌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國電集團擬籌劃涉及本公司依法須經事前審批的重大事項,且該重大事項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該消息讓煤電領域央企重組再度升溫。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煤電領域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等問題逐漸顯露。如果神華與國電重組方案一旦確定,華能、大唐、國電、國電投及中廣核等電企之間也有開展同業整合的可能性。”
另外,6月2日在國資委舉行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相關負責人提到,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