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09 22:07:02
“互聯網+內容創業”的風口被直播順利接下,占據著資本市場一席之地的上市公司,對這片新天地持怎樣的態度?如何布局?成效又怎么樣?
每經編輯 丁舟洋
2017年5月,一場直播平臺嘉年華活動現場,當紅網絡主播與粉絲們互動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文多
“互聯網+內容創業”的風口被直播順利接下,占據著資本市場一席之地的上市公司,對這片新天地持怎樣的態度?如何布局?成效又怎么樣?
在直播行業經歷了一年的市場爆發期際,每經影視(微信公號:meijingyingshi)對做過直播生意的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盤點——共有20家上市公司與直播親密接觸。它們有的已然將深耕直播業務變為戰略規劃,有的靠投資直播平臺完成轉型后將直播業務轉手,有的則因為以重金砸直播而巨虧。
“聽著機會進來,進來以后已經發現是一片紅海。”一位做過直播業務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
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統計,2016年網絡直播融資達25起,融資金額約189億元。燒錢、拼資源的直播持久戰還將打下去。但對于對持續盈利能力有要求的A股上市公司而言,現在和以后,這里不會再是以它們為主力部隊的戰場。
通過每經影視的統計(圖見后文),上市公司布局A股的全貌,有以下特點值得關注。
◎分羹者五花八門:零售、金融主業公司也加入
布局直播業務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自帶互聯網基因,有5家屬于文化傳媒范疇。傳統行業布局直播領域的只有3家,分別是零售業的華聯股份、金融服務業的東方財富和金融服務業的*ST大智慧。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幾家是在布局直播領域的時間段里,先后完成了轉型。比如“借殼”上市的愷英網絡,前身泰亞股份是一家經營運動鞋鞋底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家族企業,游久游戲也情況相近。
◎直播潮:半數以上在2016年布局
去年是直播領域最瘋狂的時候,新生的直播平臺幾乎以每天一個的節奏迅速出現。11家上市公司在2016年對直播領域做出明顯動作,占布局者總數一半。
有5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投資了直播領域,算是對新商機觸角敏銳的了。分別是華聯股份、愷英網絡、樂視網、宋城演藝、游久游戲。浙數文化動作最早,2014年就打造了游戲直播平臺戰旗TV。
布局早的這6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只有宋城演藝和浙數文化兩家是將直播作為主營業務重點布局的公司。
2017年除了宣亞國際發起對映客的收購,已沒有上市公司再大動作殺入直播行業了,除非有未達到披露標準的直播投資,或者,已不會再有上市公司愿意這樣做。
◎投入程度:僅5家公司將直播列為戰略重點業務
將直播作為戰略投資重點布局的上市公司為巴士在線、宋城演藝、*ST大智慧、浙數娛樂、宣亞國際。其他公司都并未將直播業務列為公司戰略重點。
通過投資直播獲得最大程度投資收益的是昆侖萬維,以6800萬元獲得映客18%股權,此后以2.1億元賣掉映客3%股權。
自建直播平臺的有巴士在線、愷英網絡、三七互娛、樂視網、順網科技、快樂購、暴風集團、華策影視、浙數文化、*ST大智慧十家公司。另有光線傳媒、宣亞國際、游久游戲、華聯股份、宋城演藝、昆侖萬維通過對外投資或并購做直播業務的公司完成布局。
◎業務進展:普遍處于培育期,不乏悄然退出者
在將直播列為重點業務的5家上市公司中,巴士在線的直播業務年營業成本約為5000萬元,未來還將長期投入直播業務。*ST大智慧去年的直播業務耗資14.56億元,成為造成上市公司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而宋城演藝通過并購六間房完成對直播業務的布局,直播板塊已為公司貢獻了可觀的利潤。
游久游戲、愷英網絡已退出直播領域。還有部分上市公司對直播的投資程度未達到披露范圍,其中或也有退出者。
◎現伴隨業務:為直播提供技術支持的上市公司隨之受益
二六三、同宿科技是為直播平臺提供網絡通訊技術和服務的公司,直播平臺的火爆讓其業績受益。
直播也漸漸形成產業鏈,盛迅達已在為直播平臺提供主播演繹服務來賺錢。而鑒于直播平臺對王牌主播們的“轉會費”已高到天價,還將有公司發展“主播經紀公司”的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