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7 20:52:57
每經記者 袁東 王嘉琦
大家都知道,A股有漲跌停制度,只要某只股票股價在一天中相對前一日收盤價的最大漲跌幅達到了10%左右,該股票當天將自動停止交易,這是為了防止交易價格的暴漲暴跌,抑制過度投機。
有些股民就不樂意了,因為漲停板限制了自己盈利的步伐,而股票一旦跌停,想割肉離場也不行。但今天,見證了在香港上市的很多股票的表現之后,A股的股民一定會慶幸,漲跌停制度確實太好了!
今天,港股市場上有24只股票瘋狂暴跌,其中13只跌了50%以上,甚至有兩只股票一天跌去了90%。
24只港股集體閃崩,有的暴跌90%
從今天(6月27日)早上10點30分左右開始,港股多只股票快速跳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下午16:00港股收盤,有24只股票跌幅超過20%,其中跌幅超過50%的有13只,更是有兩只股票全天跌去了90%以上。
先別說話,首先來看一看這些股票令人震驚的表現吧。
中國集成控股(HK,1027)
今天港股跌幅最大中國集成控股,該股在早上11:00之后突然開始暴跌,隨后跌幅幾乎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截至收盤,中國集成控股報0.016港元/股(約合人民幣1.3分錢),跌幅高達94.29%,市值僅剩下12億港元,全天蒸發了198億港元。中國集成控股今年以來走勢均較為平穩,成交金額也較為清淡,甚至在5月11日還出現了成交金額僅1800港元的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該公司官網上發現,中國集成控股成立于1994年,前身是晉江集成傘具實業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2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苦心經營了23年公司,市值一天內縮水90%,令人唏噓。
漢化專業服務(HK,8193)
漢化專業服務是另一只今天跌幅超過90%的個股。從走勢上看,該股從早上10:30之后開始暴跌,從此一蹶不振。
聯旺集團(HK,8217)
和上面兩只股票一次性暴跌不同,全天跌幅達到89.38%的聯旺集團在早上11:20左右和下午15:00左右經歷了兩次塌陷,在快要收盤時,終于成為了今天港股跌幅排名第3的個股,而且全天損失了111億港元的市值。
走勢慘不忍睹的股票太多,不一而足。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分板塊看,這24只個股中,香港主板有16只,香港創業板有8只。從價格上看,這些個股均屬于低價股,絕大部分股價低于0.5港元,漲跌幅對價格也就更為敏感。其中,有18只股票的股價已經低于0.2港元,中國集成控股目前的股價僅剩0.016港元,此外,中國三三傳媒股價僅0.026港元,匯隆控股股價僅有0.032港元,中國置業投資股價僅有0.043港元,財訊傳媒估計僅剩0.042港元,時間由你股價僅剩0.043港元。而且,在今天暴跌20%以上的24只股票中,僅僅有兩只股票股價超過1港元。
此外,在港股總共88只跌幅超過10%的股票中,也僅有10只股票股價超過1港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超低價的股票同一天發生暴跌呢?
原因:“小圈子”玩家盤
面對今日港股小市值低價股的大面積暴跌,市場曾出現這樣的傳聞:港交所前天提交了一個提案,為了激活香港小企業創新,第一要強制低于1港元且平時交投不活躍的僵尸股退市;第二是限制借殼上市,鼓勵新股上市。
對于這個傳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門詢問港交所傳媒助理副總裁,他表示:“港交所從未有此提案,傳聞純屬子虛烏有。”
雖然港交所沒有上述提案,但是港交所在本月16日提出了修訂港股主板及創業板的檢討內容。初步計劃取消創業板轉板主板的簡化程序;提高創業板及主板個股在市值、公眾持股、現金流、禁售期等要素的要求。
港交所監管事務兼上市主管戴林瀚就表示:“我們建議修訂主板和創業板規則,確保反映市場接納的標準,同時回應近期市場對創業板申請人及上市發行人素質及表現的關注。”
不過對于今日港股小市值低價股的大面積暴跌,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對中國證券報表示,可能是質押融資標的價格下跌,令保證金不足,觸發連環斬倉,而且沽空方都來自內資行。
海通國際投資策略董事梁冠業向中國證券報表示,今日港股市場并無大事件,而且暴跌的都是一些市值不高的小盤股,更多可能是和這些股票的持股股東以及莊家個人財務狀況有關;這些持股股東或莊家可能在此之前將股票在金融機構進行抵押貸款,因為個人財務原因導致無法按時還款而被拋售。
據梁冠業了解,這些小盤股的股東大多都交叉持股,少有知名的機構持股,屬于“小圈子”玩家盤。所以,只要有其中一個或幾個股東資金斷裂,極可能出現今日的小盤股集體閃崩的狀況出現。
此前預警不止一次
從今天暴跌的這些股票來看,很多都是所謂的“老千股”。“老千股”是港股市場的一個特有現象,其典型特征是:少盈利、少分紅;資本運作;股價低、跌幅深;更換代碼和名稱。
對于港股市場被邊緣化的個股甚至“老千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在去年就專門撰文表達了他的看法。
他認為,“要想避開老千股,盡量走大道,避免串小巷,提高警惕,謹慎決策。”
然而在今年5月份,曾做過港交所收購及合并委員會委員、公眾股東權益小組成員的大衛·韋伯(David Webb)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中提出港股中有50只股票相互持股,關系錯綜復雜,投資取向更非以股東利益為原則的名單。另外,大衛·韋伯還指出,港股有上市公司有投資股票的習慣,但有部分上市公司仍會冒險投資一些已出現泡沫,甚至證監已警告股權高度集中的股份,明顯這些投資行為并非以股東利益為依據,質疑它們另有意圖。
大衛·韋伯因經常批評香港部份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不當行為而成名,被部份投資者視為代表小股東權益的聲音,但被大股東或上市公司視為“麻煩制造者”。
事實上,今日大跌的很多個股均出現在大衛·韋伯此前的50個股名單上。
每經編輯王嘉琦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