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綜合 2017-06-27 08:15:28
半年報披露臨近,機構集中調研績優次新股;報喜比例近七成,家電板塊上半年業績或超預期;電解鋁產能退出有望超預期;石墨烯概念連續領漲應用推進引資金關注;體育旅游市場快速發展。
上海證券報
半年報披露臨近 機構集中調研績優次新股
新股恢復常態化發行以來,市場對次新股業績基本面的關注始終保持著高熱度,隨著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披露日期臨近,多家半年報業績預增的次新股公司近期迎來機構集中調研。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共有1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周的機構調研記錄,去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公司占到22家。在上述接受機構調研并且已披露半年報業績預告的次新股中,絕大多數能夠實現凈利潤穩定增長。
報喜比例近七成 家電板塊上半年業績或超預期
半年報披露期即將到來,哪些行業板塊的“期中考試”成績將位居上游?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6月26日,A股家電板塊中至少已有33家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預增8家、扭虧1家、略增14家,報喜比率近七成(另有5家續盈)。或許是市場近階段更偏重業績,家電板塊二季度表現較好,格力、美的等龍頭連創新高,亦帶動其他公司走出了一波行情。
央行整頓第三方支付牌照收緊加速行業整合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布的《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續展決定》顯示,此次公布的93家支付機構中有9家支付機構未通過續展決定,2家支付機構因違規而縮減業務范圍。央行嚴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整頓力度一以貫之。在前三批次支付牌照續展結果中,共計10家機構的支付牌照在續展中被合并,另有1家支付機構被注銷支付牌照。加之此次9家被注銷的牌照,市場已有20個支付牌照被注銷。
消費低迷、庫存高企中石化停止外采汽油
成品油消費的低迷不僅引發市場主體大打價格戰,也令一些主營單位的采購策略發生改變。記者昨日從多家機構證實,國內最大的成品油零售商中石化集團自6月份起就基本停止外采汽油。據悉,此舉的目的仍是為了消化掉因汽油消費負增長而不斷推高的庫存。
年中MPA考核將至銀行委外贖回潮不會出現
監管趨嚴疊加年中宏觀審慎政策評估體系(MPA)考核臨近,銀行理財委外投資更趨理性和謹慎。多位銀行人士近期出,委外投資規模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對于個別收益不理想的基金,銀行會做少量的贖回調整。但整體看,不會出現委外贖回潮
中國證券報
債市環境向好投資可適度積極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整體所處貨幣環境有望階段性轉松、相關監管或有所緩和,下半年債市表現預計好于上半年。在具體交易方面,投資策略可適度調向積極。
電解鋁產能退出有望超預期
記者獲悉,新疆嘉潤鋁業二期15萬噸電解鋁產能已按要求減產,計劃6月30日停槽完成。山東魏橋集團旗下電解鋁6月20日也開始實施減產,計劃減產量25萬噸,預期10日內減產完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電解鋁違規產能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山東等地區。此次減產標志著政策加快落實,電解鋁產能退出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石墨烯概念連續領漲應用推進引資金關注
滬指大盤在經過上一周的猶豫之后,本周一終于迎來上漲。不過與此前權重股拉升指數的情形不同,昨日A股市場中熱點題材豐富,其中,概念板塊中,石墨烯指數上漲3.46%。分析人士認為石墨烯近期迎來漲價利好,而且今年是石墨烯應用元年,下游應用引發投資資金密切關注。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年初開始的鋼鐵行業整頓,導致電弧爐需求激增,由此帶動了石墨電極高達60萬噸的全年需求。
體育旅游市場快速發展
凱撒旅游6月26日發布《出境體育旅游消費市場白皮書》。體育旅游成為中產階層出境旅游新寵,預計2020年全球體育旅游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居民體育意識不斷增強,體育旅游需求將持續快速釋放,提前布局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受益。
證券日報
國企公司制改制年底要“竣工”央企改制面已超九成
26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強調,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此外,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改制面已超過90%,其中遼寧、吉林、江蘇、福建等19個地方國資委所監管一級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
七部門批準多地建“綠金”試驗區股市融資是必選項
6月26日,央行、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通知稱,江西省、貴州省、新疆、廣東省、浙江省轄區內的部分市、區獲準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其中,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成為各省(區)總體方案中的必選項。
尾市拉升謹防“最后一分鐘”
所謂尾市交易操縱是指在股市收市時段,通過抬拉、打壓或鎖定等手段,操縱收市價格的行為。日常交易中,多數投資者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即認為證券在當日即將收盤時漲停,表明市場對該證券的需求強勁,下一交易日可能繼續上漲。業內人士介紹,此類操縱手法具有很強的欺詐性與迷惑性,往往投資者在“最后一分鐘”,落入“尾市”陷阱。
證券時報
去杠桿對實體經濟無大礙
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金融去杠桿進程穩步推進。雖然金融市場資金成本有所抬升,但實體經濟運行整體穩健,并沒有出現因為金融去杠桿致使內生經濟增長動力衰減的狀況。應該看到,金融既能助推實體經濟增長,也能導致實體經濟脆弱增長和高風險運行,關鍵仍在于金融杠桿是否處于一個合適的水平。
滬深300指數創今年新高價值股擴容正當時
一直以來,“漂亮50”是公認的價值股代表,也在今年成為A股領頭羊。不過,有跡象顯示,在價值股回歸的同時,“漂亮50”已有擴散,中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也均創下了今年以來新高,多個細分行業的龍頭股成為了關注焦點。
中報盈利勢頭良好有色及化工板塊脫穎而出
統計顯示,截至昨日收盤,總共有1159家公司預告了中報業績,占比約三成五。其中,業績預喜公司達到872家,占比75.24%。從行業來看,中報預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化工、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有券商建議關注業績超預期的高成長個股,把握中報行情。
每日經濟新聞
鄭眼看盤:A股普漲低市盈率品種相對受追捧
當前A股的估值結構,可能并不會吸引到太多場外資金。權重股雖然有些價值,但其低估的程度已經不大了,更何況不少品種還得接受中報檢驗。在小票、題材、績差股方面,因A股中長期制度建設其實很不明朗,所以小票的大底到底在哪,幾乎是無從測算的。就操作而言,我覺得投資者一般應先控制倉位,然后將持倉盡可能往有業績的品種上靠。
以市場化手段破解養老困局保險業已成產業投資主力軍
“保險業已成為養老金管理和養老產業投資的主力軍。”日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表示,在企業年金市場上,保險機構一直是主力投資管理人,受托管理和投資管理資產增速均高于企業年金市場整體增速。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針對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的啟動,預計職業年金每年新增規模也在千億元左右,至2020年有望接近萬億元,也是一個值得保險機構關注的大市場。
證券私募發行縮水4200億背后:明星私募凈值大回撤冠軍私募現清盤風險
A股的風向對市場上的各方都有著絕對的影響,今年以來的市場低迷狀況和熱點轉換不僅令眾多散戶遭受損失,也讓青睞中小創成長股的證券私募遭遇了冷徹骨的寒冬。近期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證券私募今年前5月發行實繳規??s水超4200億元。每經投資寶調查發現,不少知名私募栽倒在成長股上面,凈值出現大幅回撤,甚至去年的私募冠軍藍海韜略旗下多只產品目前將直面清盤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
業內人士:“復興號”啟動4000億元“國產替換”盛宴
中國中車一位投資經理表示,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試運營對高鐵產業意義重大,不僅是我國掌握了大部分技術,同時也意味著未來中國標準動車組將成為主流,由此帶來的車型更換,中國標準替代,產業機遇明顯。按目前和諧號一輛造價2億左右計算,現在運營動車組2000多組如果全部更換為中國標準動車組,這個市場就已達4000億以上了。
季末資金市場天氣晴7月或現流動性錯峰
6月26日,央行公開市場沒有進行逆回購操作,凈回籠500億,連續兩天進行凈回籠操作。但從市場利率情況看,多期限Shibor齊下跌,其中隔夜下跌9.3個BP,報2.717%;7天下跌2.97個BP,報2.9063%,市場資金緊張情緒進一步緩解。不少交易員對記者表示,目前主流存在兩種觀點:一是6月超量續作,資金面重回緊張;二是監管方面對于去杠桿初見成效的判斷,或許政策有所轉向,下半年將維持相對平穩狀態。
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方案獲深改組通過
今年3月底,主抓該項工作的國家統計局時任副局長許憲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統計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國務院部門合作,在北京等11個省市部署編制資產負債表試點工作,通過組織試點,加強對試點地區工作的指導和檢查,著力解決編制資產負債表中的技術難題。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方案》。
第一財經日報
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提速經濟1.6個百分點
在夏季達沃斯召開前,咨詢公司埃森哲最新研究顯示,通過轉變工作方式以及開拓新的價值和增長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從6.3%提速至7.9%,提升1.6個百分點。這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暨世界經濟論壇2017新領軍者年會于本月27日在大連開幕。其中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世界經濟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
力度“空前”備戰流動性中考公募全方位把脈貨幣基金
數據顯示,從2017年年初至6月25日,全市場貨幣基金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超過了5.3%,區間7日年化收益均值為3.5878%。季末疊加MPA考核,資金面緊張似在情理之中。去年年底由債市大跌引發的貨幣基金大額贖回與流動性雙重擠壓的經驗在前,貨幣基金管理人自不敢懈怠,以備不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