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0 23:29:3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姚茂敦
6月20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1.97萬億元,同比增長32.48%。從資產規模增速看,一季度出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同比增幅創三年新高。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二季度,信托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降至8.95%,此后逐季反彈,其中,三四季度分別為16.33%、24%。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季度信托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大幅增長,但經營收入環比下降43.75%,利潤總額環比下降38.63%,對此,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分析稱,這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季節效應。
中鐵信托副總經理陳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一季度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環比下降有季節的原因,同時,今年以來信托公司收入收窄也是原因之一。
風險項目規模同比增10.52%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1.97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230.43億元),同比增長32.48%,環比增長8.65%。信托資產同比增速自2016年二季度觸及歷史低點后開始回升,季度平均增幅約8個百分點。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分析稱,信托資產規模與宏觀經濟增速之間存在一定共振,受一季度經濟明顯好于預期的影響,信托資產同比增速較高。在目前發展持續放緩的趨勢下,信托資產能夠實現30%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得益于經濟基本面的宏觀驅動,另一方面則源于信托公司對實體經濟結構調整方向與節奏的把控。
一季度,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216.80億元,利潤總額155.37億元,分別同比增加0.84%和11.11%,但環比來看,一季度信托業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環比下降43.75%和38.63%。
陳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季度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環比下降較多,一方面是季節因素,“一季度有元旦節、春節的影響,信托公司主動展業的時間較短,一般來說一季度開發的業務量會下降一些。”
此外,今年以來信托公司收入收窄也是一個原因,“從資產端看,比較優秀的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與此同時,資金端的緊張在加劇,尤其是金融機構的資金,可以投信托計劃的資金減少,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對于投資收益的要求都在提高,而資產端收入沒有提高,導致信托公司收益變窄。”陳赤表示。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有561個,比上一季度增加16個,規模達到1227.0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110.19億元同比增長10.52%,較上一季度的1175.39億元環比增長4.39%。對比全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21.97萬億元,不良率為0.56%。
事務管理類信托增速最快
按照功能劃分,信托分為融資類、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信托。截至一季度末,融資類信托規模從2016年一季度的4.12萬億元上升至4.41萬億元,占比為20.07%,同比增長7.04%;投資類信托規模從5.51萬億元增至6.08萬億元,占比為27.67%,同比增長10.34%;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從6.95萬億元增至11.48萬億元,占比為52.26%,同比增長65.18%。
在融資類、投資類、事務管理類三類信托中,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最高,且增速最快。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分析認為,融資類信托業務的發展與企業的貸款需求程度相關,信托公司融資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其需求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融資類信托業務的不穩定性。
陳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事物管理類信托多帶有通道的性質,由于券商、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大幅縮減,很多通道業務轉移到信托,導致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快速增加。
“短期內來看這是好事,但不一定有利于信托公司的長遠發展。”陳赤表示,“事務管理類增速最快,占比最高,這類業務風險很低,能夠為信托公司帶來收益,當然它的收入也是各類業務中最低的一檔,這部分業務規模的增加,實際上不會給信托公司帶來相應比例的收入增量。事務管理類業務更多是起著通道的作用,信托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無法通過這類業務提高,如果專務此道,長遠而言,競爭力會減弱。”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認為,伴隨著金融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和信托行業轉型升級的深入探索,未來投資類信托的占比和增速預計會進一步提升。
陳赤表示,信托業的發展,不能僅關注總體規模的量的增長,更要關注支撐信托公司長遠發展的業務是否在增長,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投行業務的增長對于信托公司長遠發展是有力的支撐。
從信托資金的投向來看,一季度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占比25.28%,金融機構占比19.99%,基礎產業占比15.91%,證券投資占比15.39%,房地產行業占比8.43%。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指出,與2016年四季度相比,信托資金投向的變化在于基礎產業超過證券投資躍居第三位,信托服務實體經濟的監管導向進一步彰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