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1 22:24:16
每經編輯 項義妹
每經記者 項義妹 每經編輯 姚治宇
隨著園林行業高速增長不再,園林企業紛紛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近年來,園林行業上市公司動作頻頻。比如嶺南園林向會展、影視、動漫和VR等細分領域延伸;普邦園林向環保、健康、生態3個方面轉型升級;棕櫚股份(002431,SZ)則致力成為“生態城鎮綜合運營商”。
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涌進特色小鎮產業,企圖分一杯羹,也引發了業界的擔憂。
6月10日,棕櫚股份總經理林從孝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希望國家政府和政策層面加強管理、監督,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打鐵還需自身硬”。
小城鎮、農村將是下個藍海
棕櫚股份前身為“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于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2016年4月正式更名為“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由此這家傳統房地產園林企業正式介入生態城鎮業務。
談到戰略轉型的動機,林從孝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傳統增長難以為繼,導致“增產不增收”,這倒逼公司必須對現有的生產管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調控力度的加強,傳統房地產園林業務必然會受到沖擊,那么,擺在整個行業的問題是如何尋找下一個奶酪?正是這樣的內部與外部環境下,公司啟動了戰略轉型。
“很明顯過去以城市為中心的土地景觀建設開始放緩,未來很難再有過去30年大規模城市建設的‘黃金時代’,而城市之外周邊的小城鎮、農村以及過去被污染或閑置的土地無疑將是下一個放量增長的藍海。”林從孝表示。
從2014年產值行業第一、到2015年的上市后首次虧損,再到2016年逐步回升,棕櫚股份過去3年的業績大幅震蕩。過去1年,棕櫚股份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指標分別位列行業第三、第八,市值也下滑到行業第三。
對此,林從孝表示,業績數據是他們戰略轉型的“晴雨表”,既然是轉型,必然有陣痛,我們有足夠的“戰略定力”,來忍受業績震蕩帶來的巨大壓力。
有待政策引導發展
棕櫚股份確定生態城鎮這一核心戰略,主要是對“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兩大國家戰略的長期看好。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爭取培育約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注意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與此同時,多地也明確了培育目標和支持政策,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目前全國已掀起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特色小鎮“一哄而上”的現象,不少企業發布了特色小鎮戰略,旅游小鎮、科技小鎮、農業小鎮、未來小鎮等等各種小鎮紛紛涌現,打著特色小鎮的名義圈地開發。
林從孝認為,特色小鎮是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色化產物。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首先必須滿足一個城鎮的所有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之上,導入特色化的主題及產業內容。
林從孝進一步表示,一方面希望國家政府和政策層面加強管理、監督,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行業環境如何變化,公司短期不會急于追求規模擴張,而是穩扎穩打,逐步將現有存量業務和優質新增業務消化。
據《第一財經》報道,正在進行中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中,住建部明確要求不得推薦以房地產為單一產業的鎮,并要求被推薦的小鎮需實施并儲備一批質量高、帶動效應強的產業項目。
在國家發改委的調研中發現,現在的特色小鎮很多缺乏成熟可靠的運營模式,并沒有很好地解決好成本和盈利模式的問題,即使是一些知名企業運作的特色小鎮也存在長期虧損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相偉曾表示,雖然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熱點,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做特色小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