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6-10 17:34:00
央行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移動支付數據顯示,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60.13%和42.47%。此外,第三方易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8.8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占比53.7%,財付通為39.51%,包括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在內的前八名共占有市場份額的97.98%。
上述兩組數據證明,支付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央行前后共批了270張支付牌照,隨著整合步伐延續,現在還剩258張。排名前八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占有市場份額的97.98%,那剩下的250家機構在做什么?
目前大部分支付機構做業務都會規避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的領域,挑他們不做的或不太重視的領域,例如新型互聯網企業、小微企業領域。這些業務賺大錢不太可能,小錢還是可以想想的。
當初因為行業發展需要,央行發放大量牌照,但現在市場上的牌照已滿足需求,所以選擇收緊。而當時央行發牌照是根據機構有一定的用戶資產和存量來發放的,一部分地方性的機構,雖然市場不大,但還是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曾表示,近年來市場上的牌照供大于求的情況較嚴重,行業存在過度競爭。牌照“供大于求”,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企業想要買支付牌照?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市場格局基本定了,在支付行業中,沒有自己的場景卻還想用支付牌照開展新業務的,已幾乎沒有機會了。因為場景在前幾年就被搶完了;而有些企業自己本來就有場景,需要支付結算的牌照做支點,就會有購買牌照的情況。
富友支付董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朱捷認為,支付牌照是否出售源于不同公司的戰略考量。而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巨頭之外的支付機構,其盈利能力決定了戰略選擇:二線支付公司可以盈利,一般不會考慮出售牌照;三線支付公司發生虧損,或許會賣掉牌照;四線支付公司是市場后入者,通過并購另謀出路是其唯一的選擇。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羅曉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