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4 22:28:54
每經編輯 李宇嘉
李宇嘉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4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5.7%和20.1%,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回落3.8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這還是2015年以來第一次雙雙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近期樓市調控抑制需求、金融“去杠桿”收緊融資渠道、抬升融資成本的效應開始顯現。
以4月當月數據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的同比增速較3月(14.7%)近乎腰斬,不到2月(25.1%)的1/3,也是2016年以來單月最低增速。
自去年10月啟動新一輪調控以來,開發商融資渠道大幅收緊。首先,到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余額(28.4萬億元)同比增長26.1%,但地產開發貸余額同比下滑21.5%,自2016年二季度連續4個季度負增長。
其次,交易所全面收緊公司債。2016年,房企公司債融資高達1.14萬億元,同比翻了一倍多,但去年四季度融資(1100億元)不足全年季度平均水平的1/3。今年1~4月,房企包括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合計僅1113.1億元,比去年同期規模(5068億元)下降了78%。
再次,今年以來上市房企通過定增再融資(66.9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0%。今年1~4月份社融數據顯示,開發商融資已轉向“非標”和海外,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票據等三類“非標”快速增長。用益信托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地產類集合信托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4%和38%。
最后,開發商融資成本也明顯抬升。去年12月以來,房企在內地發行的公司債利率在4.2%~5.5%,比去年9月以前4%的水平明顯抬高;中期票據利率從2016年最低的3.5%上升到目前的5.3%。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發行的地產類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為6.8%,較2016年也明顯上升,4月升至8%以上。2016年12月以來,萬科、綠地和恒大等龍頭房企3年或5年期海外債券利率在3.9%~4.4%之間,比去年上行了1個百分點,這還沒有包括人民幣匯率波動產生的匯兌損失。
近期,開發商資金狀況還出現了兩個變化,其一是對銷售回款的依賴度上升。
去年占融資額35%的公司債發行在今年全面受阻,銀行開發貸款更是被嚴格限制,表外融資成本快速上升,并且在穿透式監管和“去通道”背景下,也很難成為開發商融資主渠道。
近期,發改委信息顯示,二季度起將基本停止給開發商海外發債發放批文。由此,開發商對銷售回款的依賴度將上升。2016年之前,銷售回款(開發商資金來源中的“其他資金”)在開發商資金來源中占比40%~45%,2016年達到50.9%,首次超過了一半,今年前4個月達到51.2%,未來這一比例還將增加。
其二是加快資產周轉率,以應對資金緊縮。2016年四季度以來,融資渠道開始收緊,而樓市回暖對“補庫存”形成倒逼,開發商必須要加快資產周轉率。
2016年,內地及香港177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總資產周轉率高于20%的占比為53%,總資產規模大于4000億元的龍頭企業,周轉率均在20%以上。由此,通過加快周轉率應對資金緊縮已成為共識,表現在對于銷售規模的空前重視,“排位賽”異常激烈。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前十房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1.4%,較2016年增長12.8個百分點;銷售額前20的房企市場份額達到40.8%,較2016年增長15.5個百分點。
不過在另一方面,龍頭房企資金依然充裕。2015~2016年,地價上漲、開發門檻抬升(比如配建),資本市場融資“開閘”,龍頭房企拿地、融資和開發的優勢明顯上升。據光大證券統計,2011年~2014年,TOP50房企拿地份額在12%~24%之間,但2015~2016年上升至40%左右,今年一季度達到67%。2015~2016年樓市火爆,龍頭房企進入現金流大規模“回籠期”。2016年,滬深上市房企貨幣資金均值為73.1億元,同比增長39.5%;內地在港股市場的上市房企貨幣資金均值為190.7億元,同比增長51.8%。
未來,隨著樓市新一輪調控效應全面顯現,開發商銷售回款貢獻度或將下降。而隨著金融“去杠桿”深入,非標融資或將被封堵,融資成本也將快速提升。這是否意味著開發商的資金鏈將迅速出現緊繃呢?筆者認為,短期內還不會。
一方面,近年來開發商整體“加杠桿”不足,現金流充裕。2014~2016年,土地購置連續3年負增長,新開工連續2年(2014~2015)負增長。但樓市上游在緊縮,但2015-2016年,樓市下游銷售端卻經歷了最火爆的行情。因此,當前是開發商現金流最充裕的時期,這也是為何,近期開發商逆政策走勢,四處“掃地”(甚至到香港拿地)的原因。
據海通證券數據,2016年A股上市房企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覆蓋率的中位數為159%,比2015年96%的水平提升63個百分點;短債占總債務的平均值為23.60%,比2015年下降9個百分點;75%的貸款和債券到期集中在2019~2021年。
另一方面,盡管一線和二線樓市開始回調,但三四線樓市高景氣或將持續到2018年。今年1~4月,一線和二線樓市銷售面積同比分別下滑27.6%、15.4%,而三四線樓市銷售面積則同比大幅上漲32.2%。
據筆者調研,三四線樓市回暖已從三大都市圈、大城市衛星城擴展到腹地。比如,廣東的粵西北、粵東,江蘇的蘇北,湖北和安徽的百萬級人口大城市等,近期新房成交量同比漲幅在80%~100%,房價明顯上漲,在售庫存消化周期在8個月左右。
由于國家鼓勵三四線“去庫存”,鼓勵“返鄉置業”,鼓勵大城市居民到周邊購房,加上大規模棚改推進以及采取“貨幣化”的補償方式,預期今明兩年三四線樓市仍有望處在高位,這對開發商資金也形成了重要補充。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