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 2017-05-15 09:56:04
新三板萬份年報披露已經完畢,不少企業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不過,仍有不少企業業績堪憂,甚至連年報披露都爽約。個中原因各異,559家未及時披露2016年財報的企業中,占四分之三的企業將責任推到審計機構頭上,而審計機構人士表示,“這個鍋,我們可不背”。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過萬家,數字光鮮的背后,卻是不少企業連年報都無法披露。據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共有559家未及時披露2016年度財報,其中的四分之三企業將鍋甩到了審計頭上。昨日《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人士稱,“這個鍋,我們可不背。”
延遲披露比例驟增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的規定,新三板掛牌公司“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編制并披露年度報告。”同時要求,報告必須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具體說,掛牌企業都應當于次年4月30日前披露前一年度年報。但及時披露年度財報,對于一些新三板公司來說,也成了難題。
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共有11113家掛牌企業應披露2016年度財報,其中10554家及時披露,559家未及時披露,占比5%,而前一年這一數據不到1%。截至5月10日,僅有46家掛牌企業補充披露了2016年年度報告。
為此,股轉系統決定自2017年5月2日起,暫停前述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的股票轉讓。
相比而言,《金證券》記者發現,A股僅\*ST烯碳(5.270, 0.00, 0.00%)未能及時披露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目前深交所已對*ST烯碳實施停牌,并且啟動對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處分程序,將違法違規線索上報證監會,提請立案稽查。
理由五花八門
為何不能及時披露年報,新三板公司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
首先是“后院起火型”。比如80家因“在年報披露期間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延期,尤其是三閣園林,原預約披露時間是4月20日,后經三次延期,現在已延期到6月27日。
此外,三尚傳媒公告稱,公司原定于4月28日披露2016年年報,拖到5月2日晚上,原因是xbrl文件校驗問題導致未能及時披露年報。銀都傳媒稱董事長關杭軍、總經理李文于2016年10月24日起處于失聯狀態,環球拓業因生產經營業務處于停滯狀態、董事長陳國忠失聯,谷峰科技因總經理突然病逝,永豐食品因為公司財務總監辭職,三凱股份因公司財務人員病重。
其次是“見異思遷型” ,51家因“終止掛牌”延期披露。一批優質企業例如哇棒傳媒、白兔湖、匯量科技、深裝總等,打算轉投A股懷抱,這類企業共有38家目前都進入IPO輔導階段。
最后則是“拖延癥晚期型”,407家因“審計工作、年報編制工作未完成”延期,占比高達72.3%。“審計及年報編制工作量大幅增加”“審計進度晚于預期”、“審計工作未能按預期時間完成”、“因某某會計師事務所現階段項目繁多,時間緊迫,無法及時出具審計報告”…… 在這些年報延期披露提示性公告里,公司大多把延期理由歸結到審計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倍杰特、名師教育既有更換會計事務所的原因也有終止掛牌的原因。
審計機構稱“不背鍋”
江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對《金證券》記者直言,“有些理由堪稱奇葩,比如xbrl文件校驗,算是個并不難的技術問題,不至于能讓年報披露拖后幾天。”另外,公司財務人員辭職或者病重,對于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準備工作來說,應無實質性影響。因為遇到類似突發狀況,公司會有合適的財務人員頂替上去,保證崗位的有序銜接。另外,公司會使用信息化系統進行會計核算,保障財務報表編制工作的高效性。
有市場人士認為,相關審計機構確實“心有余而力不足” 。理由是,目前新三板企業應該審計的企業為11113家,根據證監會統計目前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有40家,共有從業人數約88909人。其中2016年A股上市公司共有3204家披露年報,再加上擬IPO的企業(約500家)。平均下來每家企業僅6名審計人員,而且上市公司和擬IPO的企業較新三板企業體量更大,需要更多的審計人員。所以留給新三板企業的審計人員可能很少了,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在4個月內審計完這么多財務報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對此,《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國內排名靠前某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人士不以為然,“相比A股公司,新三板公司的審計費用偏少,很多事務所是不愿意接活的。但只要接了活,再牛的事務所也不敢以業務繁忙為由不按時出具報告,來拖公司的后腿。很多時候還是公司自身的原因,審計風險太大,你要我們怎么出具報告?”
他同時提醒,有些公司不排除有惡意退市的跡象。比如,4月14日雙翼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延遲披露年報。4天后,公司就宣布要退市。但在審議摘牌議案的董事會上起了波瀾,兩名股東投出反對票。
按照股轉系統的規定,新三板公司申請摘牌需要走一套完整的流程。如果在二級市場有過交易,走摘牌流程不僅時間長而且過程很復雜,因為涉及到投資者保護方案。而對本來就準備摘牌的企業來說,6月30日之前不披露年報就強制摘牌的規定,恰好給它們提供了一條捷徑。不過這家公司已經引起監管注意,五一前夕收到了股轉系統的問詢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