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2017-04-29 08:48:37
非法集資不是一個新詞,然而披上“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的外衣后,非法集資的迷惑性大大增強。公安部和民政部提醒廣大民眾務必注意警惕,公安部還重點提醒,防范非法集資要注意九種現象。
非法集資不是一個新詞,然而披上“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的外衣后,非法集資的迷惑性大大增強。
25日,公安部和民政部提醒廣大民眾務必注意警惕。公安部還重點提醒,防范非法集資要注意九種現象。
非法集資案件數及涉案金額“雙降” ,但形勢依然嚴峻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成員中的十三個部門25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根據座談會上透露的消息,2016年全國新發非法集資案件5197起、涉案金額251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4.48%、0.11%。
非法集資案件數和涉案金額近年來首次出現“雙降”,前兩年案件集中爆發、急劇攀升的勢頭已經有所遏制。但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案件總量仍處于歷史高位,大案要案頻發,化解處置壓力依然較大。
非法集資“穿新衣” 呈現“下鄉進村”趨勢
據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分析,當前非法集資組織化、網絡化趨勢日益明顯,非法集資犯罪手法也是不斷翻新,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從商品營銷、資源開發、種植養殖等“實體經濟”向理財、眾籌、期貨、虛擬貨幣等純粹“資本運作”轉變,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投資者辨別難度加大,消費返利、養老投資等新型犯罪層出不窮,互聯網+傳銷+非法集資模式案件多發,層級擴張快,傳染性很強,防范打擊難度進一步加大。
此外,近年來,非法集資活動呈現“下鄉進村”趨勢,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范圍對外吸收資金;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柜臺,欺騙誤導農村群眾;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布“熟人業務員”,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
公安部提醒:防范非法集資 重點警惕九種現象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根據打擊非法集資的實踐,總結出九種現象,特別提醒公眾理性投資、防范非法集資。這些現象包括:
1、所許諾的投資收益率畸高,尤其是許諾“靜態”、“動態”收益等回報方式;
2、電話推介、設立大量分支機構推介“投資項目”;在街頭、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流動場所及金融機構辦公場所附近發放“理財產品”廣告;頻繁招攬老年人投資,尤其以公開講座、聚會、饋贈禮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
3、以“虛擬貨幣”、“資金互助”及境外股權、期權、期貨、能源、礦產、外匯、貴金屬等投資、交易為噱頭吸引投資,投資金額不限且許諾固定回報;聲稱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但并不辦理合伙企業的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4、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管人員使用虛假身份注冊、經營或有不良信用記錄、網上負面信息;
5、公司注冊地、網站注冊地、服務器所在地在境外或高管系外籍人員的公司,以公開講座、演講等方式吸引投資;
6、以各種“山寨”榮譽稱號和所謂的名人、專家做廣告宣傳,以及以大型集會、慶典等方式宣傳、推介“投資項目”;
7、要求向個人賬戶交付投資款、以現金、POS刷卡等方式交付投資款或者讓投資人在境外開立銀行賬戶劃轉投資款。
8、收取投資款的賬戶系以外籍人員尤其是東南亞籍人員身份在境內開立;
9、聲稱與銀行“戰略合作”或者聲稱群眾的資金由銀行托管、監管,但實際上僅僅是在銀行開立有賬戶。
民政部提醒:警惕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
老年人大多數金融知識欠缺,特別容易被引誘受騙,是非法集資受害的重災區。民政部將對民政業務領域涉嫌非法集資活動的各類信息進行監測預警,及時識別監測并通報以發行養老理財計劃等方式向不特定的老年群體籌集資金,或者以高利回報為誘惑發行養老服務會員卡等涉嫌非法集資犯罪行為,幫助老年人等群體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民政府相關負責人還特別提示要警惕三種養老服務領域的非法集資:
1、以提供“養老服務”等名義吸收資金。這類非法集資行為不具有提供養老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提供養老服務為主要目的,以養老服務為名收取會員費、“保證金”,并承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2、以相關“銷售產品”等名義吸收資金。這類非法集資行為是指養老服務機構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吸收公眾資金。
3、以投資“養老公寓”、“養老院”等名義吸收資金。這類非法集資行為是指不具有房地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地產銷售為主要目的,打著投資養老公寓、養老地產等幌子,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還有部分以投資養老基地、養老建設項目等名義,承諾給付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近期將開展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
根據安排,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將在今年5月至7月組織各省(區、市)政府開展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對投資咨詢、財富管理、第三方理財、擔保等投融資中介機構,網絡借貸平臺、第三方支付、眾籌平臺等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私募股權投資、電子商務、租賃、房地產、地方交易場所等行業企業及關聯企業,各類涉農互助合作組織、養老機構、民辦院校等重點領域、主體,開展全面風險排查。
7月至9月組織開展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排查清理活動,對各類載體發布傳播的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進行全面排查,及時查處違法犯罪線索,凈化市場環境。
資料圖 甘肅蘭州警方某次搗毀六個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非法集資窩點后查扣的物品 李延成 攝
另據了解,為了加大打擊非法集資力度,《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正在醞釀出臺。《條例》將賦予地方人民政府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行政查處權力,解決地方人民政府有責無權、依據不足、手段缺乏等突出問題。目前《條例》送審稿已征求地方和部門意見,國務院法制辦會同銀監會正在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將盡快出臺,為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此外,監管部門還在研究將涉及非法集資人員納入金融失信人黑名單,對非法集資犯罪分子實行聯合信用懲戒。
公安部:去年非法集資涉案1400億 要警惕這9種情況
在4月25日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上,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劉路軍處長透露,2016年非法集資共立案1萬余起,涉案金額近1400億元,且大案要案高發。
據公安部不完全統計,2016年非法集資案件平均案值達1365萬元,億元以上案件超過百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