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09:46:56
保險公司在資金用途、投資比例等方面切實依法合規,不得通過投資多層嵌套金融產品等手段隱匿或轉移資金去向,不得通過“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形式繞開監管要求,不得通過各類資金運用形式變相向股東或關聯方輸送利益。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茂敦
保監會周末發文重拳防風險。4月23日,保監會發布《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行業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工作,強化各保險公司在風險防控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和一線責任,切實加強保險業風險防范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
《通知》歸納了當前保險業風險較為突出的九個重點領域,對保險公司提出了39條風險防控措施要求。其中,保險公司要嚴格遵守保險資金關聯交易各項監管要求,在資金用途、投資比例等方面切實依法合規,不得通過投資多層嵌套金融產品等手段隱匿或轉移資金去向,不得通過“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形式繞開監管要求,不得通過各類資金運用形式變相向股東或關聯方輸送利益。
“《通知》跟‘償二代’中提到的風險防控內容基本一致,主要還是為了加強風險監管。”某險企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防風險是當下監管層首要提及的,此前銀監會和證監會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來加強風險監管,應該是金融領域整體都在提高風險防范。
9個重點領域風險突出
《通知》明確指出了當前保險業風險較為突出的9個重點領域,并對保險公司提出了39條風險防控措施要求,涉及10個方面,包括流動性風險防控、資金運用風險防控、戰略風險防控等。
針對這些風險,監管也提出相應的措施。對流動性風險,要加強管理和監測,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強化股東管理責任;對資金運用風險,要建立審慎穩健的投資運作機制,加強信息報送和披露,嚴禁通過投資多層嵌套金融產品、采用“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形式繞開監管要求變相向股東或關聯方輸送利益;對戰略風險,要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加強股東管理和關聯交易管理,科學制定戰略規劃,防范公司戰略失偏、失控。
此外,《通知》還對保險公司防控外部傳遞性風險等做出了要求。
《通知》強調,保險公司要深刻認識當前加強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承擔起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和一線責任,把風險防控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
記者注意到,去年至今,保監會一直都在提風險防控。防風險之所以成為行業首要目標,主要還是因為部分行業從業者對保險業存在的風險有認識偏差。
日前,保監會在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中表示,當前保險業存在的突出風險和問題,暴露出保險業改革探索經驗不足,保險監管制度實踐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對風險的本質和演變的警惕性還不夠高,對創新業務的監管制度還不夠嚴密,監管機制的統籌協調尚待進一步完善。
從《通知》可以看出,監管正在從上述四個方面強化監管的手段和力度。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監管,“嚴”字打頭,監管屢出重拳旨在引導保險業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保險業風險防控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強調保險公司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風險防控工作格局,確保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通知》強調,保險公司要切實承擔起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和一線責任,把風險防控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對于出現的苗頭性、突發性、趨勢性風險,要及時向公司股東、董事會以及監管部門報告,不得隱瞞、掩蓋風險。
據介紹,保監會下一步將加強跟蹤督導,確保《通知》中各項風險防控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對在風險防控工作中失責失當、出現重大風險的公司,保監會將追究公司“一把手”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問、有案必查。
有業內人士表示,提出“一把手”負總責的要求,是保險業風險防控升級的表現。一個企業“領頭羊”或者”一把手”是風險的第一責任人,過去監管部門也強調這個概念,但是不像現在講的這樣嚴厲。這次特別強調“一把手”就是風險責任人、第一責任人,這里面是把風險的認識、風險整個運行管理的程序,提到一個高度。這種高度也是配合整個經濟環境、整個金融環境所提出的必要措施,使保險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
“除了保險業,其實近一段時間里,銀監會、證監會都在不斷發文防范金融領域的風險。”上述險企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金融領域風險很受關注。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還會有一些文件繼續出臺。總之2017年,預期在金融領域,監管仍會有更細的規則出臺,會比之前嚴格很多。
據悉,保監會即將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