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1 20:58:07
要踐行“工匠精神,總結經驗:發揚好的,改正錯的,永遠在路上!”
每經編輯 記者黃博文
迎來上市十周年歷史關口之際,碧桂園以第一季度銷冠之座為自己賀禮。而依托于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利好以及自身主動的市值管理,碧桂園市值亦在上市十年后創出新高。
面對業績的高速增長,碧桂園管理層卻表現冷靜,透露出注重質量增長的決心。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表示要踐行“工匠精神,總結經驗:發揚好的,改正錯的,永遠在路上!”,并將2017年定為品質管理年,把工匠精神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花旗在近日發布研報認為,碧桂園是“改變游戲規則的公司之一”。花旗表示,碧桂園是第一家從高增長中豐收的企業,其財務報表被證明是健康的,同時強勁的銷售節奏和股票回購有力支持股價,因此將公司評級由“持有”升級到“買入”。
10年質量謀變
4月10日,碧桂園發布運營數據顯示,一季度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506.6億元,合同銷售建筑面積1664萬平方米。在“三千億巨頭”的角逐中,碧桂園最終以3.9億元的領先優勢奪得一季度銷售金額冠軍,同時也是銷售面積冠軍。
面對規模的高速增長,碧桂園管理層表現冷靜。在3月22日的業績發布會上,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表示:“我們沒有想爭第一,我們只能努力做到更好。”他認為市場存在很多變數,只能做好自己,并且要繼續以優秀同行為學習榜樣。
在上市10年取得規模增長背后,碧桂園多抓手驅動質量增長的動作正在持續落地。作為中國的三四線之王,碧桂園近年來拿地策略開始向一二線傾斜。2016年業績顯示,碧桂園新獲取的土地中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的地塊按(不含少數股東權益)金額劃分的比例為64%:36%。
碧桂園以質量增長出發的管控機制初現端倪,在外界看來,碧桂園近年來業績規模的高速增長還離不開公司合伙人制度的引進和以未來領袖計劃為代表的一系列人才制度的建設。
業績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申報“同心共享”項目數為583個,累計合同銷售金額達人民幣2612億元,平均回本周期8.4月,年化自有資金收益率為78%,簽約凈利潤率為12%,均創歷年來新高。
碧桂園自2013年起啟動以全球博士為招聘對象的未來領袖計劃,截至目前,碧桂園已有超過500名博士,預計到2018年底,全公司博士數量將突破千人。這些招聘的人才當中有近兩成在短短2~3年內就迅速升任區域總裁、區域副總裁、項目總經理等集團高層崗位,為碧桂園邁入三千億俱樂部儲備人才優勢。
在擴儲方面,碧桂園財務資金中心副總經理左瑩表示,2017年拿地會根據貨量進行安排,預計有3600億元的銷售回款,預算1500億元的拿地現金支出,足夠匹配全年銷售目標。
市值創十年新高
以進取型業績為基底,碧桂園市值上揚的基礎正在不斷夯實,在上市十周年的歷史關口,市值創出上市以來新高,截至4月20日收盤達到1653億港元,股價為7.74港元/股。
2007年4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當天市值達到1163.2億港元。這為碧桂園后來在全國各地開發項目夯實了資金基礎。
在規模的迅疾擴張中,2013年碧桂園實現千億跨越,當年的銷售額約1060億元,較2012年增長124%;2014年年度銷售1288億元,再次實現千億銷售額,2016年銷售翻倍進入三千億巨頭陣營。
這一進程中,碧桂園顯著受益于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日前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始終看好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認為紅利遠沒有到頭。
從項目布局上來看,2016年碧桂園一方面在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面開火,夯實其由一個地方房企躍升至全國前三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在海外依托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政策,尋找沿線國家利潤空間較大的發展機會。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碧桂園進駐中國超400個城鎮,并涉足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700個項目、超300萬業主。
除了規模,碧桂園利潤也實現同步增長。碧桂園在2016年的收入為1531億元,同比增長35%,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15億元,同比增長24%。此外,公司現金流管理和去化也表現優異,報告期內實現銷售回款2840.8億元,回款率為92%,去化率為73.7%,同比增長近20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16年底,碧桂園的可建建筑面積在國內約有1.66億平方米,在國外(不含森林城市)約有204萬平方米。碧桂園預計公司在2017年有3600億元的銷售回款,拿地預算為1500億元,足夠匹配全年銷售目標。
主動市值管理
在夯實業績基底外,碧桂園亦開始強化主動型的市值管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從2016年1月份起,碧桂園的回購一直在持續。統計顯示,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21日,碧桂園共進行了158次回購,回購了12.34億股股票,耗資約47.02億港元。
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21日,港股共有167家公司進行了股票回購,回購總金額約254億港元。碧桂園47億港元的回購金額,不僅排名第一,占總金額的比重也高達18.51%。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表示,香港市場的中資地產股在估值上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估值已經反映了市場對地產行業的悲觀情緒。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的長期向上趨勢不變,盡管短期的貨幣收緊政策或對房地產行業基本面造成一定壓力,但長遠來看,行業需求仍然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2016年的業績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在碧桂園發布2017年一季度銷售數據后,公司再次獲得資本市場熱烈回應。花旗、德銀和摩根大通等國際大行均對碧桂園的表現給出了積極評價。
野村證券發表報告表示,碧桂園去年業績表現強勁,收入及核心盈利同比分別增35%及22%。該行稱,基于集團可售資源達6160億元人民幣,集團今年銷售目標將增長30%至4000億元人民幣。將其目標價由6.11港元升至7.9港元,較2017年資產凈值折讓,由30%收窄至25%,維持“買入”評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