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大佬圍獵共享單車:能做起來最好 做不起來也能上市

經濟觀察報 2017-03-26 10:46:23

盡管中路股份的公告強調,自行車市場持續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毛利率仍然很低。但是搭上共享單車概念,中路股份股價也出現暴漲,與中路股份一起,上海鳳凰等共享單車概念股均出現大漲。其他上市公司比如自行車配件供應商信隆健康、華訊方舟以及華西股份都受益于共享概念。

誕生

不論ofo和摩拜,還是永安行、小鳴、小藍、優拜等,還有其他大約數十家共享單車企業,都有著優于政府主導投放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地方。

共享單車的概念并不新鮮,多年前很多地鐵口就有很多政府主導的共享自行車項目,但由于規劃難度大,固定停車樁限制等問題,很多處于廢棄狀態。

共享單車的租賃到使用再到歸還,全都在手機APP里完成。這些共享單車企業都各自擁有一款自行車租賃軟件,在單車企業運營地區范圍內,下載單車APP,注冊、認證并交納數額不等的押金,就可以在APP上搜索附近的單車,用手機掃一下車身上的二維碼或者輸入車的編號,手機就會收到鎖的密碼,就能解鎖將車騎走,而且停車是無樁的,還車時隨便停,只要不放在影響交通的位置。

自稱“全球第一個無樁共享單車”的ofo,創始人清一色為北京大學的同學。一開始做騎行旅游的ofo轉型在校園試水。運營ofo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注冊于2015年8月份。2015年9月,ofo小黃車在北京大學上線,10月底走出北大,進入其他校園。在一次公開演講中,ofo創始人戴威回憶,彼時沒人看好他的項目。不過,在這一年后,ofo已經拓展到20座城市。

源于校園的學生創業項目的ofo,在2016年上半年的A輪和A+輪融資過后,2016年9月2日則獲得經緯中國、金沙江、唯獵資本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在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范圍里,沒有“機械設備租賃”這個項目,這可能暗示這家公司在商業模式上與其另外一家競爭對手的摩拜單車的差異。運營摩拜單車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10月,將這個項目增添到其營業范圍里。

ofo對本報稱,ofo目標是“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最終成為一個既做不生產車、也不購買車的共享平臺。

目前風頭正勁的摩拜單車(Mo-bike)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2015年10月,摩拜單車獲得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并于2016年4月22日上線,8月則再度獲得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熊貓資本、愉悅資本和創新工場。

雖然從用戶的角度看,體驗過程差異不大。比如用戶在下載摩拜單車APP后,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單車。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打開車鎖,到達目的地以后手動關鎖就會自動結算計費。不過,摩拜單車均為自主研發、制造和投放。

初始輪就投資摩拜的愉悅資本劉二海,是一個在汽車/出行根據地進行了很多投資的人,他投了神州租車、神州專車、優信、蔚來汽車、途虎養車、車王二手車、車輪社區等,對于出行這個“生態系統”來說,他有著獨到的見解。

劉二海對經濟觀察報說,專車并非唯一的、通用的解決方案,單車會是解決城市毛細血管末梢的一個必然途徑。科技含量高、無樁模式以及非常強的個人參與感是他投資摩拜的主要原因。

故事開始

劉二海投資摩拜的時候,共享單車的校園大戰話題正酣。

摩拜創始人之一的王曉峰當時的關于摩拜進入ofo大本營北京大學的幾條微博廣為流傳。當時的市場還流行著一種觀點:ofo和摩拜似乎會演繹一場新的滴滴和快的的故事。

與戴威所稱,彼時沒人看好他的項目的時代過去了。作為共享單車的領軍企業,這兩家公司現在“火到融資根本無需BP(商業計劃書)”。

在投資人眼中,共享單車市場想象空間巨大。從校園到社會,不論全國,單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至少6000萬的龐大的人口數量,以上海為例,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曾測算過,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上海,全市共享單車需求量大約在50萬-80萬輛之間。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是ofo的投資人之一。2017年2月,他在混沌研習社分享當時對ofo的投資邏輯時稱:“能做起來最好,公司會成為一只獨角獸;如果做不起來,那僅憑校園市場,也能做到創業板上市。”

在2016年的夏秋之際,共享單車迎來了資本狂潮。2016年9月26日,滴滴出行宣布向ofo投資數千萬美元。在之前幾輪融資中,金沙江、王剛和經緯本身也都是此前滴滴的投資方。

當時,ofo背后的投資方包括DST、經緯中國、順為資本、小米科技、Coatue、元璟資本、中信產業基金等,之前已經進入的包括了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唯獵資本、弘道、天使投資人王剛等等。

摩拜單車則迎來了紅杉資本中國、天使投資人王興、高瓴資本、創新工場、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啟明創投、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華平投資等,祥峰投資、熊貓資本,之前愉悅資本已經入局。

共享單車迎來資本狂潮之際,其他領域的風險投資則處于冷潮期的當口,創業孵化器不斷傳出倒閉消息,很多創業企業的消失也不時入耳,創業企業倒閉名錄不時傳出。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天使投資人對本報稱,2015年投資很火的時候,身邊不少朋友投了很多項目,絕大部分都死了。然后在2016年轉做FA(財務顧問,主事融資中介),“這也是為什么2016年一下子多了那么多FA”。

2016年11月,記者曾去拜訪北京東城區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公司的合伙人當時正在修改一個路演文件。他說,那家企業可以改造一下搭上共享單車的風口,現在這個概念“特別好賣”。

對很多投資人而言,滴滴的入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機構蜂擁而至投資共享單車,也是因為滴滴作為一個標桿,給投資人的觸動,錯過滴滴投資機會的人,想不能再錯過這一波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創投合伙人稱。

上述不愿具名的創投合伙人對經濟觀察報稱,私募資金規模如此之大,但好項目卻寥寥無幾,基金拿了錢,投不出去,勢必壓力陡增,而如此多機構扎堆投共享單車,我個人覺得有這個因素。這位投資人與共享單車相關企業交道較多。

他坦言,面對風口,私募基金普遍有個心理就是,投資風口行業即使虧了,LP(有限合伙人,投資基金的金主)也不會說太多,而如果投都沒投,還虧了,就沒法向LP交代了。

現在,資本仍然在持續涌入。

1月初,摩拜獲得騰訊、華平、紅杉猛砸2.15億美元,緊接著,1月23日,摩拜宣布獲得郭臺銘的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戰略投資,并深度合作,旋即,又獲得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亞洲最大對沖基金高瓴資本的“加持”。

3月1日,ofo剛剛宣布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此次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

摩拜和ofo都歷經了多輪融資,都是一輪比一輪融資規模大且新投資者的背景也越來越大。

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如今國內共享單車創業企業約有30家左右,短短一兩年間,這些企業的融資規模達百億元以上,ofo和摩拜就分別進行了8輪融資,各自的累計融資規模均在30億元以上,占了整個領域融資規模的60%左右。這些投資,還沒有計入共享單車上下游的相關投資。

資本市場開始興起共享單車概念。

2016年上海永久自行車公司參股了優拜單車項目,永久自行車公司是上市公司中路股份的控股子公司。3月17日,中路股份披露了2016年年報,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6.81億元,同比增長3.77%。

中路股份目前僅與優拜單車一家進行了戰略合作。上海永久參股,金額650萬元,預計首批供貨約7萬輛。這相較于2015年中路股份及上海永久136萬輛的總銷量來說,算比較小的訂單。盡管中路股份的公告還強調,自行車市場持續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毛利率仍然很低。但是搭上共享單車概念,中路股份股價也出現暴漲,去年底在大盤一片綠的情況下,中路股份的股價6天暴漲了40%,與中路股份一起,上海鳳凰等共享單車概念股均出現大漲。其他上市公司比如自行車配件供應商信隆健康、華訊方舟以及華西股份都受益于共享概念。

新的格局

從業自行車行業30年、江浙地區一家自行車公司的管理者說,短期看,共享單車對上游自行車生產是一個促進,但因為生產的初級產品,生產廠商技術沒有提升,而訂單的飆升讓生產廠商招工擴產,一旦熱潮褪去,或市場飽和,新增的產能反而無法消化,在技術和市場仍存短板的情況下,傳統制造廠商依然找不到新的增長點。值得關注的是,全球自行車品牌里,國產品牌仍然無法躋身第一二流品牌行列。

ofo如今已成為代工廠訂單的最大金主,共享單車企業與上游代工廠商合作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摩拜這樣的自主研發模具,然后代工廠只負責組裝,另一種如ofo這樣全交給代工廠加工,但也有代工廠避免采購資金占用,會讓共享單車平臺采購零部件,代工廠只負責組裝。結算時間也是由雙方提前達成協議。

共享單車的興起,由于訂單都集中在較大的自行產生產商身上,很多靠組裝生存的小廠以及想做自己品牌的自行車廠商,都已受到較大沖擊。

這個行業并沒有更多的黑科技。摩拜單車提出的所謂自行車行業的黑科技,比如單邊車叉、無鏈條軸傳動等,都是很多年前就已經很成熟的技術了。摩拜和ofo車子的使用和操作感跟不入不了自行車愛好者的眼,他們不會騎這種車。

傳統的銷售模式正在崩塌,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

上述自行車公司管理者的一些同行,正在享受著共享單車帶來的“紅利”,在多年銷售疲軟之后,突然來了這些單車平臺雪片般的訂單。他們以及整個工廠似乎重新煥發了“生機”。

以ofo與“飛鴿”的合作為例,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飛鴿為ofo完成的訂單量高達80萬輛,占據其年產能的1/3。

共享單車興起后,陸續有自行車店經營不下去了。在北京常營附近一家自行車專賣店,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大半天沒有一個顧客,店員說,共享單車讓他們的日子雪上加霜,正在茍延殘喘罷了。

上述自行車公司管理者看到的更慘烈,“在共享單車投放多的地區,很多自行車專賣店倒閉,他們人也隨著店的關閉,消失在人海中。”

共享單車并非唯一使得自行車專賣店倒閉的原因,但一定是雪上加霜的一個因素。

“今年ofo預計在200個城市投放2000萬輛車。”ofo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說,摩拜雖然未透露今年投放量,但其無錫基地和富士康產能加起來超1000萬輛。單ofo和摩拜就占了3000萬輛的銷量。

這意味著ofo、摩拜兩家今年的投放量就遠遠超過往年全國內需總量,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官方文件,中國每年8000萬輛的產量,內需在2500萬輛左右,其他出口。

上述自行車公司管理者表示,共享單車的銷量實際是擠占了內銷的自行車專賣店的量,而內銷總量是沒有大變化的。而且品牌專賣的格局將會被打破,未來發展方向是綜合店,一個品牌很難生存,需要企業們互相抱團才能取暖。

共享單車的沖擊波延伸到一些沒得到訂單的自行車生產廠商身上,原本捷安特就銷售低迷,2015年在中國銷量下降10%,去年預計仍持續下跌狀態,而捷安特CEO羅祥安對2017年的中國市場仍然悲觀,認為今年仍會下滑。美利達去年銷量下滑比例更大。

共享單車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在逐漸侵蝕之前的商業模式。

共享單車損壞率較高之下,亂停放影響交通的痛點也正在凸顯。3月上旬,上海市交通委約談摩拜、ofo等6家共享單車企業,目前共在上海投放約45萬輛,考慮到中心城區停放點容量趨于飽和,要求即日起暫停投放。隨后北京市西城區也規定10條大街禁停共享單車。

3月16日,北京通州區北關地鐵站外,記者發現隨意堆放的一排排各色共享單車已經少了大半,當地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亂停放問題異常嚴重,政府為此專門批了一個停車場,在一兩周調整后,所有的共享單車都要進停車場停放,而因此產生每輛車每天0.5-1元的管理費也將由相應企業承擔。上海共享自行車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也已發布,其中要求車輛維護人員的配比不低于5‰。如此一來,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維成本也將再上一層樓。

這到底是一場革命還是資本狂歡?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一句話猶在耳邊“失敗了,當做公益吧”,但聚集了百億資金的共享單車涉及的面已經非常廣,共享單車項目已經改變了社會的生態。

上述自行車公司管理者稱,共享單車確實一個好的事物,但受資本和企業瘋狂涌入影響,已經出現扭曲發展的苗頭,這亟需政府和企業提前做好資源布局,避免行業滑向惡性循環的深淵。

模式之辯

即使有上百億的資金已經投入了進去,依然有很多投資人在質疑共享單車的模式。在新一輪融資的關鍵時刻,朱嘯虎2月份在混沌研習社回應的主題之一是共享單車“龐氏騙局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從投資角度看,先進去的人賺到錢,賺到的是后進去的人的錢,并不是項目產生的收益;在前期拓展中,需要不停的去布點、布車,資本的營收不足的情況下,極有可能用前面的押金來布點,前面的人要退押金的時候就要用后面的人的押金來補。

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創投機構合伙人稱,從目前看,大街小巷,大家都在騎,已經成為現象級產品,需求肯定有。但有需求,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投資項目,看方向——符合方向潮流、團隊、算賬——算下來投入產出合不合適。“前兩點具備,第三點我有疑慮。”

對于投資的賬目,朱嘯虎算的賬是大賺:一輛自行車200元,校園里每騎一次0.5元,每天能騎十次,就收了5元,如此40天就能回本,而加上維護成本,以及偷竊、損壞等,可能三個月,成本就賺回來了。他說,盡管校園市場不夠大,但一天能做個兩、三百萬單,還是有機會的,算下來一年也會有幾個億收入,是能夠做到創業板上市的。“校外市場……能做起來最好,公司會成為一只獨角獸;如果做不起來,那僅憑校園市場,也能做到創業板上市。

現在,這個帳目可能需要重新計算。近期為了搶用戶,共享單車企業掀起了免費騎行的熱潮;另外一方面,免押金的行動也已經展開,此時伴隨的是大規模單車投放市場的資金需求。

押金模式原本可產生資金沉淀和銀行結息,可這種模式也在馬云投資的永安行免押金帶動下搖搖欲墜。芝麻信用評分只需600以上就可以通過支付寶掃碼免押金掃碼騎行。

目前摩拜單車押金為299元,優拜單車押金為298元,騎唄押金為200元,小鳴單車押金為199元,而o-fo則為99元 (校園用戶用車時不用交押金)。

按照今年1月份摩拜和ofo公布的超1000萬用戶量,簡單計算,他們累計可以獲得十億級的押金。與傳統的自行車租賃不同,共享單車是一輛單車對應多個用戶的押金,這隨著用戶規模飆升而成為“資金池”。

目前,ofo已宣布與芝麻信用戰略合作,采取芝麻信用評分只需600以上就可以通過支付寶掃碼免押金掃碼騎行的方式。

前述與共享單車企業較多交集的天使投資人稱,在免押金趨勢下,租金又微薄,盈利就更難了,而接下來的故事或該講到大數據服務和廣告投放上了。廣告投放這塊,他認為,以滴滴做類比,共享單車項目后續或獲得一些廣告營收,但這塊體量不會太大。

ofo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稱,共享單車連接了精準的人與人和出行交通等數據,在精準營銷和大數據挖掘方面有很大的價值。ofo共享單車目前已積累了4億人次的出行大數據。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夏一平則表示,用戶數據對于摩拜自己來說是很有價值的。阿里入主的永安行早在2010年便開展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目前,其共享單車總保有量160萬輛以上,已覆蓋全國212個城市,超過了全世界各國的總和。如今積累的大數據價值也極為可觀。

一位熟悉數據價值的不愿具名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稱,注冊用戶的數量決定了共享單車的大數據價值。按照業內行情,一個用戶對應的數據大約數十元的價格,而摩拜和ofo都宣布注冊用戶在1000萬以上,則大數據價值均約在數億元。騰訊和阿里投資共享單車,便可以持續用這些大數據與自己的業務進行融合,衍生出更好的商業模式。

目前除了ofo對盈利有信心外,其他企業鮮少有此類觀點。ofo相關負責人說,ofo是業內唯一一家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利潤率最高已經達到40%。但是,對于造血能力,ofo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主要靠騎行租金費用。

責編 陶玥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佬圍獵共享單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亚色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