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焦點

每經網首頁 > 焦點 > 正文

查空氣污染源可精準“追兇” 20%排放貢獻了80%的污染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1 16:57:17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至今3年,PM2.5等污染物濃度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北方的冬季霧霾問題卻并未有實質性好轉。業內專家認為,大氣變化過程不是一個點的問題,真正解決霧霾的問題,涉及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三個非常關鍵因素,解決這些問題至少需要3~5年時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彪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出臺至今3年,PM2.5等污染物濃度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北方的冬季霧霾問題卻并未有實質性好轉。

治霾到底需要多少年?10年還是15年?很多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今,治霾的難題似乎正在被突破。

3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上,IBM公司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羅睿蘭表示,IBM幾年前跟北京環保局推出了一個項目叫“綠色地平線”。該項目不僅可以提前10天預測出1平方米的空氣里有多少污染物,還能幫助政府有效地跟蹤污染以及源頭。

廊坊市PM2.5專家組王奇峰博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技術現在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大氣治理的難點不在預測和追蹤,而在于排放清單。

另有業內專家認為,大家現在都是習慣圍著監測點位做,快速溯源,大氣變化過程不是一個點的問題,真正解決霧霾的問題,涉及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三個非常關鍵因素,解決這些問題至少需要3~5年時間。

提前10天預測1平方米內的空氣污染物

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華北地區出現了較高頻次的空氣重污染過程,雖然各地紛紛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但是應急預案本身是否科學呢?

針對這一問題,2016年11月2日至6日,華北、華東地區派出督查組調查發現,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等問題。

今年2月,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強調,正在核查應急預案,環保部要組織專家逐一進行評估,要看誰的預案實際上沒有達到效果,誰的預案不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空氣重污染應急過程中,一些地方環保系統人員感到壓力大,他們認為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該關停的企業關停了,該限產的企業也限產了,但是,污染仍然這么嚴重,不知道問題到底在哪。

羅睿蘭介紹,“綠色地平線”項目就是用物聯網在城市里裝一些傳感器,同時用一些預測型的分析工具做污染的預報,讓空氣質量的預報更精準、更加有細度。

羅睿蘭認為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能夠讓環保官員采取一些措施去預防空氣惡化,并對空氣的治理提出預案。

同時,羅睿蘭指出,可以拓展該項目,幫助更多的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提前10天預測出在1平方米的空氣里有多少污染物。政府官員就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出以數據為驅動的空氣質量管理預案。

20%的排放來源造成了80%的污染

2017年3月20日,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當日11點發布的數據顯示,AQI指數為231,屬于重度污染,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達到180微克每立方米。

這意味著,3月份北京市再次進入重污染天氣過程。

今年1月份,北京市PM2.5月均濃度為1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0.6%。根據“大氣十條”的要求,今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至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能否完成既定任務備受關注。

羅睿蘭透露,IBM加大了跟城市的合作,已經把覆蓋城市擴大了4倍,同時給了367個中國的大中型城市這種高精度預測的能力,目前項目還在繼續推進。其還用AI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并融入到綠色地平線的項目中,得到了很不錯的效果。他表示,IBM現在通過以衛星為基礎的排放數據、氣象數據以及空氣質量地上采集的傳感器數據,幫助政府更好更有效地跟蹤污染以及源頭。

來自該項目的數據顯示,大概有20%的排放來源造成了80%的污染。通過找到污染的源頭,監管就能有的放矢,也能給政府官員足夠的緩沖時間來做緊急預案,追蹤污染,在污染生效之前就采取行動。

羅睿蘭表示,北京的污染已經可以在“很高精度”的層面上找到原因,可以很快提升空氣質量。

PM2.5前體物濃度仍是發達國家10倍

何時才能真正消除霧霾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今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認為,如果京津冀一體化順利推進,能夠在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方面有所突破的話,減排會加速。但是,北京等地PM2.5濃度要降到35微克/立方米,需要10到15年,要到2025年以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稱,經過治理,目前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有所下降,但PM2.5前體物的濃度仍然是發達國家的10倍左右。總的來看,今后10年,中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處于跨越峰值并進入下降通道的轉折期,到“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中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拐點可能全面到來。

對此,王奇峰認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點在排放清單,比如固定源有哪些企業,這些企業排放量多少,在哪些點上,只有把這些點源、工地、面源等都統計好,才能放到模型里面去做測算,現在使用的數據是清華大學2012年發布的排放源數據,但是,這幾年很多企業都關停并轉了,準確性有待考量。

“實際上大氣治理整體的進度還是比較快的,大氣就是天氣為主因的過程,排放是內因,產業結構又很難調,大家有點著急了。”一位業內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該業內專家認為,大家現在都是習慣圍著監測點位做,快速溯源,大氣變化過程不是一個點的問題,真正解決霧霾的問題,涉及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三個非常關鍵因素,解決這些問題至少需要3~5年時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空氣污染源 精準 追蹤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激情在线视頻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你懂的免费看 | 亚洲国产a国产片精品 | 违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