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1 08:51:24
“說輕一點是不厚道,說重一點就是耍流氓!”近日,有投資者打來電話講訴了一個買藍籌股被坑的經歷:“去年底我用17元的價格買入的一只大市值績優股,卻被大股東以14元左右的價格向自己低價定增,目前已經深度套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向江林 王小璟 每經實習記者 李晃
每經記者 向江林 王小璟 每經實習記者 李晃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每經實習編輯 倪瑞
“說輕一點是不厚道,說重一點就是耍流氓!”近日,有投資者打來電話講訴了一個買藍籌股被坑的經歷:“去年底我用17元的價格買入的一只大市值績優股,卻被大股東以14元左右的價格向自己低價定增,目前已經深度套牢!該行為違背證券市場三公原則,坑害投資者利益,呼吁監管層和媒體關注此事!”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迅速展開調查,發現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怪事。
●低價定增后大股東賬面浮盈超23億元
前述投資者口中的“大市值績優股”,便是浦發銀行,提到的“14元左右低價定增”,要從2016年3月11日說起,當天,浦發銀行公告定增方案:以16.09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9.2億股,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48.3億元。發行對象是浦發銀行的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及其子公司國鑫投資。浦發銀行稱,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記者測算發現,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為第五十三次董事會決議公告日,發行價16.09元/股,相當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3%。
隨后在2016年4月22日,此次增發獲得上海市國資委同意。2016年12月21日,浦發銀行關于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獲中國銀監會核準。
期間,浦發銀行在2016年6月23日實施了2015年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派現金股利5.15元(含稅),以資本公積按普通股每10股轉增1股。受除權影響,定增價也同步由16.09元/股調整為14.16元/股,發行數量由不超過9.21億股調整為不超過10.47億股。
根據今年1月4日浦發銀行披露的業績快報:2016年每股凈資產為15.64元,那么定增價遠遠低于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折價率高達9.46%。
以最近20日均價計算,浦發的市場價為16.43元,增發的市價折價率也就高達13.82%;募集資金148.3億元,這意味著低價定增一旦實施,大股東將立刻獲得23.77億元的賬面收益,同時,增發也會攤薄老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那么無論是按照PE估值法還是PB估值法,都會拉低股價,老股東利益面臨損失。
●與再融資新規背道而馳
中國證監會于今年2月17日發布再融資新規,最重磅的就是按發行期首日為基準日定價,這有利于遏制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遏制定增套利,進而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在監管層強力推進市價定增的政策環境下,浦發銀行定增價不僅大幅低于市場價,而且遠低于每股凈資產,這明顯有侵害二級市場投資者權益之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浦發銀行作為一家大盤績優藍籌股,其總市值近3500億元,超過一百家機構投資者藏身其中,每天交易非常活躍,以2015年至今交易數據測算,共500多個交易日,平均每天交易金額超過20億元,其業績快報顯示,2016年凈利潤為531億元。而浦發銀行此次的定增融資額僅為148.3億元,占其總市值不足5%,就是這樣一家信譽度極佳、流動性極強、盈利能力極好、機構認可度極高的大藍籌股,實在想不通為何需要大幅折價來融資,甚至是以遠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來擴股,因為這樣的融資方式將使老股東利益面臨傷害。
●大幅折價定增銀行業史無前例
在監管趨嚴的政策環境下,破凈增發難道還大量存在嗎?銀行業低估值的特殊性是否導致浦發銀行低價定增的合理性?為了解開這些疑惑,記者決定從整個銀行板塊入手求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所有類型的銀行股增發案例,選取距離發行期首日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年末每股凈資產為基準,計算各次增發的每股凈資產折價率。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再融資制度始于2006年,所以統計開始日也為2006年。對于計算使用到的每股凈資產,由于未經審計的凈資產具有的參考價值和法律效力非常有限,在咨詢財務專家后,記者選擇發行期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年報每股凈資產。
統計結果(見圖一)顯示,2006年以來,銀行板塊共計完成17次定增,沒有一次是低于每股凈資產發行的,發行價相對較低的為中信銀行,該行2015年12月31日以5.55元/股發行21.47億股,發行價格與上一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持平。
其余16例定增均為溢價增發,平均每股凈資產溢價率高達118.24%。溢價率最高為華夏銀行,該行2008年10月13日以14.62元/股發行7.90億股,較每股凈資產溢價387.3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浦發銀行之前已經完成3次定增,發行日期分別為2016年3月15日、2010年10月12日、2009年9月23日。記者還注意到,這3次定增都是溢價增發,每股凈資產溢價率分別為6.98%、136.86%、225.61%。
而此次浦發銀行以14.16元/股的價格增發,折價率將達到9.46%。這個發行價格不但會使其成為銀行股中首例折價增發案例,也將創下銀行股增發的最高折價記錄!
●史上罕見折價率創現金定增最高紀錄
浦發銀行的折價率無疑將創下銀行板塊的歷史記錄,這個統計結果著實讓記者大跌眼鏡。那么,9.46%的每股凈資產折價率放到整個A股市場又是什么水平?記者緊接著又統計了整個A股市場的增發情況。
統計前,首先對定增進行了分類。記者咨詢多位資深投行專家后發現,自再融資制度2006年實施以來,上市公司定增可分為兩類:一類定增主要是現金認購(少數情況下存在資產認購情況),主要由證監會發行部負責審核;另一類定增主要是資產認購(配套融資部分以現金認購),主要由證監會上市部負責審核。出于適用規則不同、審核部門不同的原則,兩類定增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定增可分為上述兩大類。
而浦發銀行此次是現金認購,屬于第一類定增。
因此,記者的統計數據包含2006年以來,A股市場上所有屬于第一類定增的情況。計算折價率時,每股凈資產依舊選擇發行期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年報每股凈資產。
需要說明的是,年報刊出到發行期首日期間,部分股票會有除權分紅的情況出現,從而導致每股凈資產發生變化。由于涉及到十多年間的上千只個股的數千個數據,為了減少計算量,對于期間發生除權分紅的股票簡化處理,記者選取除權后的發行價、除權前的年報每股凈資產,計算公式為:凈資產折價率=(年報每股凈資產-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100%。如果每股凈資產在年報后有分紅送股,那么除權后會變小。因此,采用除權前的年報每股凈資產計算,每股凈資產折價率的計算值與真實值相比,數值會偏高;反之,溢價率與真實值相比,數值會偏低。
接下來,對于計算出的折價發行結果,記者根據公司實施的分配方案,逐個修正年報凈資產值,從而得出準確的每股凈資產折價率。計算過程中,不考慮每股凈資產為負的情況。
這樣計算的好處是,不會遺漏任何一個折價增發案例,最終根據分配方案修正后計算得出的每股凈資產折價率(溢價率),也是準確的;壞處是,溢價增發案例數量較多,只修正了部分每股凈資產數值,沒有逐個修正,計算出的平均溢價率與真實值相比,數值偏低。
此外,對于2017年已經完成定增的公司,沒有發布2016業績快報以及2016年年報的,選取2016年三季報中披露的每股凈資產作為統計。
根據Wind數據計算,結果顯示,2006年5月18日以來(之前部分案例尚未按照再融資制度定價),第一類增發共計1528例。其中僅有9例增發折價發行(見圖二),占比0.59%,換言之,溢價增發(見圖三)的案例占比99.41%。也就是說,折價增發屬于異常情況,在A股市場歷史上非常罕見。
這9例折價增發案例當中,平均折價率為4.44%,折價率最高為金隅股份2014年3月21日以5.58元/股增發5.01億股,折價率達到9.04%。1519例溢價增發案例當中,平均溢價率為347.58%(數值偏小)(見圖四),溢價率最高為天海投資2014年12月19日以5.98元/股發行20.07億股,溢價率高達12651.64%。
由此可見,浦發銀行此次增發以14.16元/股定價,每股凈資產折價率高達9.46%,這不僅創下銀行板塊的折價紀錄,也創下了整個A股市場十多年現金定增歷史的最高折價紀錄!
●史上罕見折價金額亦創現金定增最高紀錄
浦發銀行以14.16元/股增發,每股凈資產折價率將創下A股現金增發歷史紀錄。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浦發銀行發行股數巨大,為10.47億股,那么,折價金額會有多少?
折價金額計算公式為:折價金額=(每股凈資產-發行價格)×增發股數。
只有9例折價案例,記者按照折價案例逐個進行計算折價金額(見圖五),發現9例折價增發案例當中,平均折價金額為1.09億元,總折價金額為9.82億元。
此前折價金額最高的是葛洲壩2014年3月14日以4.48元/股增發2.87億股,折價金額達到3.73億元。折價金額最低的是連云港2013年12月6日以3.12元/股增發2.04億股,折價金額為612萬元。
而浦發銀行以14.16元/股價格增發,折價金額將達到驚人的15.5億元,比歷史上9家折價定增的案例加總還要多,高出幅度高達57.84%,將是此前最高折價金額記錄的4.16倍,最低折價金額的2583倍。
如此異常的定增價格是如何出爐的?多項指標刷新歷史記錄,如此離奇的定增背后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下來繼續為您深入調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