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互聯網金融被貼上“警惕”標簽 馬太效應下收益率持續走低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6 01:00:16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金融”,今年再度被提及時,關鍵詞也從“促進”、“規范”,變化成為“警惕”。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前期野蠻生長下累積的風險已引起高層重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沙 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圖/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沙 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李某是上海一家P2P互聯網金融平臺的CEO。和許多倒掉的P2P平臺一樣,李某的公司也因為兌付危機遭到大批投資者維權。作為公司法人代表和主要經營管理者,目前李某已經收到上海經偵的傳喚,成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嫌疑人”。

事實上,類似李某的案例并不罕見,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包括e租寶、大大集團、快鹿集團等平臺相繼出現轟動社會的兌付危機后,P2P“爆雷”似乎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P2P造成的社會損失卻還在持續發酵。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已經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金融”,今年再度被提及時,關鍵詞也從“促進”、“規范”,變化成為“警惕”。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前期野蠻生長下累積的風險已引起高層重視。

互金風險集中爆發

近年來,借金融創新的東風,互聯網金融憑借高效、快捷、低成本等優勢,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但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規模壯大,各類新型金融犯罪案件頻發,非法集資、跑路等問題日益凸顯,社會負面影響嚴重。

2014年起,e租寶以高額收益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采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廳長陳國慶指出,e租寶借助互聯網非法吸收115萬余人,扣除重復投資部分后非法吸收資金共計598億余元。截至案發,集資款未兌付資金共計380億余元。

e租寶事件爆發引起社會關注的同時,同類型平臺的風險也逐漸浮出水面。2016年3月,上海快鹿集團因《葉問3》票房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盡管快鹿方面再三否認資金存在安全問題,但很快,快鹿旗下金鹿財行、當天財富就爆發了大規模兌付危機。據媒體報道,距離快鹿集團爆出兌付危機已經過去十個月,集團150億元負債僅僅兌付不到7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e租寶還是快鹿集團,其所曝露的風險事件僅僅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個縮影。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員鄭聯盛在研究文章中指出,目前,國內存在3種偏離P2P本質的風險模式:第一種是以P2P作為載體,從隱秘型民間金融機構轉變為陽光化民間金融機構,主要目的是獲得合法經營權力,即“洗白”;第二種是以P2P作為載體,非法吸收客戶資金并投入到特定業務、公司或產業之中,主要目的是融資,即“自融”;第三種是以P2P作為載體,通過假標、資金池和高收益為手段,設計龐氏騙局,非法吸收客戶資金并據為己有,主要目的是騙錢,即“欺詐”。

鄭聯盛認為,洗白、自融和欺詐等變相手段都是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來做違法的事情,存在重大風險。

自2015年末以來,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一輪快速發展期之后,風險開始集中爆發。

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份,我國累計網貸平臺數量由2015年1月份的2918家升至5882家。而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間,每年的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分別為277家、1206家和1850家,出現的問題包括提現困難、經偵介入、停業、跑路等。

風險已引起高層重視

近年來,圍繞鼓勵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監管政策及行業協會規范意見頻出。

2015年,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啟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發展的新起點。2016年,隨著《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監管政策落地,行業正式步入“整改年”。

市場觀點認為,相關監管條例陸續出臺,顯示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提“互聯網金融”,并將互聯網金融與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等累積風險共列為尚待有序化解處置突出的風險點,需“高度警惕”。

從“促進”、“規范”,變化成為“警惕”,這已是“互聯網金融”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針對“互聯網金融”相關風險的提示也呈現出“逐年升級”的態勢,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前期野蠻生長下累積的風險已引起高層重視。

此外,剛剛履新銀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在上任后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互聯網金融對服務實體經濟是有幫助的,但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必須注意其風險。

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互聯網金融創新決不是鉆監管的空子進行政策套利甚至欺詐投資者,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及數據優勢,能夠最大程度地優化現有金融服務,創造過往無法實現的服務方式,最終服務到傳統金融之前難以覆蓋到的廣大小微企業以及普通投資者,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服務可達性。

行業“馬太效應”增強

如果說,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元年,2017年則被業內視為監管收效之年,隨著監管的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行業洗牌速度或將加劇。

根據盈燦咨詢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7年2月月報》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335家,相比1月底減少了53家。據不完全統計,2月僅有1家新上線平臺,可見在整改、合規為主的大背景下,新平臺上線變得愈發謹慎。

市場觀點分析認為,監管收緊將出現高淘汰率,業內現存的2000余家平臺,至2018年或將有九成被淘汰。在全面納入監管的背景下,也有部分觀點指出,監管打出合規組合拳或許是互聯網金融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盈燦咨詢高級分析師張葉霞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監管無疑會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良好秩序的建立,加速淘汰不規范的平臺,但與此同時,也將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進而更好保護投資人、用戶合法權益,同時降低互聯網金融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等風險。

“從規模上看,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領先全球,隨著新監管規定的落地與實施,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在規模上和質量上都可以全面領先世界。”計葵生認為,相關政策從市場準入、防范風險、規范市場秩序、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采取與傳統金融一樣的管理標準,這充分體現了監管規則的公平性,對互聯網金融公司及平臺的業務進行功能監管,以及維護市場公平、公正,保護投資者的決心。

隨著互金行業內平臺數量大幅減少,行業集中度上升,將呈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具有先發優勢、流量優勢、客戶資源優勢的公司將進一步領先。

盈燦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2月P2P網貸行業單月實現了2043.41億元的整體成交量;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為38544.26億元。目前,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平臺貸款余額合計增加值占總值的比例近90%,預計今年年底行業貸款余額或超1.3萬億元。

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監管政策密集落地,P2P收益率也逐漸步入下行通道。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7年2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51%,環比下降了20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下降了235個基點。隨著網貸行業整改的繼續進行,P2P網貸平臺在信息披露、風控措施和產品創新上不斷完善,安全性也隨之提高,吸引了不少新投資人的加入,但借款人數卻小幅下降,資金供給大于需求,從而推動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下行。

張葉霞表示,網貸平臺間競爭已經從單純拼高收益轉向合規化競爭,未來P2P網貸收益率將會持續下降到一個合理的區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亚州欧州日本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此 | 日韩成人AV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