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阻擊逃廢債:銀行五年損失上千億 批量失信企業將遭公示

上海證券報 2017-02-28 11:02:25

什么是逃?什么是廢?標準難以界定是當前打擊逃廢債的最大難點。自2013年至今,僅中國銀協內部通報的700多家逃廢債企業就至少導致銀行損失上千億元。盡管對于資產規模龐大的銀行業而言,千億損失不至于傷筋動骨,但業界卻不能對逃廢債坐視不管,任其蔓延。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逃廢債形勢之嚴峻已不容回避。

過去五年,僅中國銀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銀協”)內部通報的700多家逃廢債企業,就導致銀行上千億元債權化為烏有。打擊逃廢債已成當前銀行業的重要任務,更是今年中國銀協維權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一開年,中國銀協就上報了一批銀行勝訴但未獲執行的企業逃廢債案件,商請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各地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掛牌監辦。這批案件涉及130多件,涉案標的總計金額接近150億元。

圍剿逃廢債態勢已然形成。上證報獲悉,銀監會已在制訂打擊逃廢債的相關通知;中國銀協擬上半年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交打擊逃廢債工作情況報告;發改委制定的關于開展涉金融失信人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亦有望于一季度發布。

銀行五年損失上千億

中國銀協此次上報的案件來自28個省份,以金額論,北京、廣東、山東居前三,其中北京自2008年以來累計未執行的逃廢銀行債務案件涉及金額超過32億元,大連傅氏企業集團及自然人傅利、劉欣總計“貢獻”了其中的18億元,且統計顯示三方名下并無可供執行的財產。

損失顯而易見,而且更多涉嫌由逃廢債帶來的損失尚待確認。

上證報記者獲得的一份由某債權銀行遞交給相關部門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豐立集團及其境內28家管理企業總資產為51.91億元,總負債卻高達145.34億元,其中14家銀行貸款多達127.98億元,凈資產為-93.42億元,嚴重資不抵債。此前,豐立集團已宣布破產重整。

讓該債權銀行不滿的是,豐立集團境外另有十余家關聯企業,均由豐立集團實際控制人吳惠娣及其家屬控制,分布于澳大利亞、日本等地,該銀行認為重整計劃“巧妙”地忽略了這些境外關聯企業,僅為部分合并重整,且重整管理人未詳細披露全部海外資產信息,拒絕提供書面資料。

據該債權銀行測算,按照重整計劃,普通債權人僅能獲取3%的現金受償率或者持股平臺受償,而選擇持股平臺受償方案,即使三年后收購人順利上市,也僅有4%-5%的受償率。

“如此低的債務清償率在國內極為罕見。”該債權銀行認為,豐立集團涉嫌利用境內外關聯公司轉移資產,造成江蘇地區大量銀行資金流失海外,是典型的通過破產逃廢債行為。

不過各方就此結論不一。今年1月,有江蘇媒體報道稱,豐立集團破產案成功重整。“通過司法程序和市場化手段盤活了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不僅成功解決了145億債務危機,還化解了7.33億元‘后銀團’風險,維護了地區金融環境穩定”。

中國銀協相關人士對上證報記者確認,豐立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已涉嫌逃廢債,且中國銀協計劃赴江蘇就豐立集團案進行專門調查。

豐立集團案在當下并非孤例。據專業人士估計,自2013年至今,僅中國銀協內部通報的700多家逃廢債企業就至少導致銀行損失上千億元。盡管對于資產規模龐大的銀行業而言,千億損失不至于傷筋動骨,但業界卻不能對逃廢債坐視不管,任其蔓延。

知情人士透露,近兩年高層對逃廢債的批示頻率陡增,銀監會主要負責人在多次內部講話中就點題逃廢債,要求銀行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

身兼中國銀協會長的中行董事長田國立也曾明確指出,銀行業協會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工作重點,現在的工作重點是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債。

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中國銀行業進入新一輪不良爆發周期,上一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的銀行不良主要集中在國企,而本輪銀行不良主要集中在中小民營企業以及部分行業,比如鋼鐵、煤炭、建材、水泥等。而且很多是銀行的市場經營行為產生的不良,比如有銀行給貿易融資投放了大量貸款,形成不良。

“同樣的貸款,差距很大,貿易融資沒有擔保,所以不良化解起來難度也大,上次國企債轉股,不良資產直接轉為股權,目前有些企業按市場化原則沒法轉。”中國銀協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說,在此情況下,逃廢債是個無法回避的話題。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6年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51萬億元,不良率1.74%,關注類貸款余額3.4萬億元。據估計,關注類貸款中有部分實際已違約,但通過各種方式“化解”了約5000億元。

債務漂白有術界定成難點

但什么是逃?什么是廢?標準難以界定是當前打擊逃廢債的最大難點。

卜祥瑞說,“逃”在法律界定上是對主觀的判斷,“廢”包括主觀故意和客觀不能,涉及主觀判斷就不好界定。“比如江西賽維就不好說逃債,但通過一定程序廢債的行為是客觀存在的。”

在中國銀協近日下發的“依法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銀行債務”專項工作方案中明確,要通過座談會、專題調研等形式,結合江西賽維等典型案例,進行剖析與解讀,總結逃廢銀行債務特點,摸清逃廢銀行債務情況。

據相關人士透露,江西賽維破產重組中讓銀行損失貸款本金近150億元,加之擔保、利息、罰息,總計損失200多億元。

各債權銀行指稱,江西賽維破產方案沒有尊重債權人的利益和意愿,各債權銀行投票反對破產方案,但按照破產法,破產方案無法通過時法院可以強制批準,江西賽維破產方案最終落地。

據了解,江西賽維債權銀行最低受償率僅6.62%,有股份行此前為救助江西賽維投入近30億元信用貸款,損失較大。

據卜祥瑞總結,逃廢債的一大方式就是假借破產重組或者清算“洗掉”債務,表面一切合法。

在去年11月由中國銀協組織的江西賽維銀行債權保護問題座談會上,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江西賽維”破產重整,存在過程操作不透明,債權人的知情權、異議權沒有得到保障的問題;重整方案存在合規性、可行性、操作性等實體性問題;破產管理人履職不到位的問題;破產重整相關做法存在負面影響。

另一種典型的逃廢債方式是“先刑后民”,即有些企業法人舉報銀行行長受賄,進而以此否認貸款合同的有效性。

有銀行人士提及的一個案例是,山西某欠款企業在銀行貸款未履行償還貸款的義務,反而舉報銀行違法放貸,提出“企業當時就不符合貸款條件”。

“個別員工、個別機構可能真有受賄違規,但受賄是違法或刑事案件,不應該影響合同的有效性。”卜祥瑞說,類似案例不少。“真正該擔責的是債務人和關聯擔保人,現在一出問題重點就查銀行,欠債的成了爺,所以逃廢債形勢嚴峻,傷害了一批銀行人。”

轉移資產是逃廢債務的另一大路徑,除豐立集團外,中國長城資產江蘇分公司亦向上證報記者提供了一個類似案例:

中國長城資產此前起訴立誠包裝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金1.495億元),于2015年4月22日由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浙江至誠投資有限公司、葉蓁、李凱舟作為保證人同時被訴,立案同時申請財產保全,法院于2015年5月29日輪候查封浙江至誠投資有限公司、葉蓁、李凱舟對昆侖熱電持有的全部股權。

截至2015年5月,昆侖熱電名下尚登記有房產1.5萬余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面積約5萬平方米。但最新的信息顯示,昆侖熱電名下已無房產、土地登記。昆侖熱電此前所擁有的房產和土地消失了。這些資產去了哪里?

中國長城方面律師對上證報記者稱,昆侖熱電股東對立誠包裝的擔保貸款本金1.495億元,于2014年3月出現違約,2014年4月被宣布提前到期和催收后,2014年6月,昆侖熱電股東即緊急簽訂協議,將昆侖熱電公司的資產轉讓給富春江熱電,具有明顯的逃廢擔保債務嫌疑。

層出不窮的逃債、廢債行為已經為監管層所關注。銀監會主要負責人在2016年年中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當前有的債務人借轉制、轉型、轉產之機懸空債務,有的通過轉移或出售企業有效資產逃廢債務,有的通過企業分立以一企業多名方式逃廢債務,有的通過擔保人故意推卸代償責任逃廢債務。要會同相關部門抓緊出臺有關政策措施,加強聯合懲戒。

多路阻擊逃廢債批量失信企業將遭公示

如何解決界定逃廢債標準難定的問題?卜祥瑞說,在逃廢債標準未有法律界定的前提下,目前中國銀協實施懲戒逃廢債行為依據的只是行業自律公約。因為信貸合同中有約定失信要承擔違約責任,所以可以將逃廢債界定成嚴重失信違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應予以懲罰。

中國銀協此前向國家有關部門匯報相關工作時,也對逃廢債標準的界定做了一定嘗試。據了解,2013年中國銀協按照銀監會要求制定了中介機構不良行為名單管理辦法并實施至今,已在全國范圍內通報730多個逃廢債案例,比如中冶紙業涉及145億元銀行債權的案例。

彼時,國資委曾劃撥給中冶紙業巨額償債資金落實銀行債權,但之后中冶紙業通過其他訴訟將款項轉移,中國銀協以此明確界定其為逃廢債,列為全國失信人。

“針對中冶紙業的債務問題,我們和北京銀行業協會聯合對其進行了全國性制裁,提示銀行不得對其所有關聯企業授信,把他‘拉黑’了。”卜祥瑞說,列入“黑名單”的成效是,中冶紙業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道阻且長,但終究曙光在前。據了解,困擾銀行的標準界定問題有望取得進展,新近的消息是,高層已批示責令有關部門研究逃廢債界定標準問題,多部門聯手打擊逃廢債行動也已提上日程。

來自中國銀協官方消息顯示,2017年中國銀協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依法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銀行債務”專項活動,根據計劃,中國銀協將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逃廢債專項調研,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交打擊逃廢債工作情況報告。

與之相匹配的職能部門也已悄然設立,中國銀協內部先行設立“打擊逃廢銀行債務、依法保護銀行債權”工作領導小組,中國銀協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任專項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卜祥瑞兼任新設的“保權打逃”辦公室主任。

據介紹,條件成熟時,中國銀協還擬商請銀監會、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支持銀行業協會實施“打擊逃廢銀行債務、依法保護銀行債權”專項活動,嘗試建立聯席會議或共同打逃機制,精準打擊逃廢債。

另據上證報記者獨家獲悉,目前發改委正擬制定關于開展涉金融失信人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有望于一季度公布。

根據該通知,涉金融失信人名單管理是指將金融活動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且情節嚴重的金融活動主體列入涉金融失信人名單,并由相關部門依據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對其實施聯合懲戒,向社會公示。

通知初步擬定的懲戒措施包括市場禁入、限制參加政府采購、限制補貼性資金支持等,發改委將負責在信用中國網站設立涉金融失信人名單管理專欄,及時更新信息。

2017年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決遏制企業逃廢債,提高監測、識別和應對企業逃廢債的能力,加大對失信企業和企業主的聯合懲戒力度,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要將司法機關和相關部門發布的失信信息作為信貸決策重要依據,對失信企業一票否決,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

另據消息,銀監會法規部正在制訂打擊逃廢債的通知,中國銀協也在制訂中國銀行業失信人信息管理辦法,多路阻擊逃廢債態勢已然形成。

責編 姚祥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逃廢債 銀行五年損失上千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 日韩V欧美V国产 | 一级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