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6 23:48:00
這個周末可謂相當熱鬧、熱點不斷,其中理財不二牛最關注的就是今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這場陣容豪華的發布會邀請了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副主席李超、方星海、趙爭平一同出席,向大家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方面的情況,并回答了媒體提問。這場重磅發布會的信息如此豐富,以至于今年股市、債市等的可能走勢或許都可以從中看到一些政策脈絡。當然,我們自然還是最關注其中和基金相關的內容、對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看法和基金經理們的反應,下面就為大家做一個最全面的總結。
每經編輯 宋雙 李蕾
每經記者 宋雙 李蕾 編輯 江月
這個周末可謂相當熱鬧、熱點不斷,其中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最關注的就是今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想必緊跟市場的各位都已經知道了,這場陣容豪華的發布會邀請了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副主席李超、方星海、趙爭平一同出席,向大家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方面的情況,并回答了媒體提問。
▲每經記者許自然攝
這場重磅發布會的信息如此豐富,以至于今年股市、債市等的可能走勢或許都可以從中看到一些政策脈絡。作為一個常年關注基金的公眾號,我們自然還是最關注其中和基金相關的內容、對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看法和基金經理們的反應,下面就為大家做一個最全面的總結。
首先來總結一下劉士余主席的發言要點。
招商證券金融組是這么總結的:1、有信心解決IPO堰塞湖問題;2、鼓勵規范化并購重組;3、加強互聯互通,推進A股納入MSCI;4、深化新三板改革。
另外,此次發布會中關于基金的問題多由副主席李超、方星海來回答,牛妹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要點,幫助各位3分鐘內看完發布會和基金有關的全部內容。
一、資產規模
總資產規模43萬億,其中公募基金超過9萬億,私募資管產品30多萬億。
二、基金業績
2001年開放式公募基金推出以來,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達到16%以上,債券型基金達到8%以上,累計為基金持有者分紅1.5萬億。
三、基民要向社保學習
目前公募基金持有人近2億,85%以上是持有資產5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在基金投資上盡量不要快進快出、短線操作,可以借鑒社保基金在投資理念、資產配置方面的經驗。
四、行業進步
1、治理結構得到改善。2、行業勤勉盡責意識逐步提高。3、合規風控體系初步建立。4、對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重視程度得到提高。
五、水平尚待提高
1、部分機構存在片面追求規模、追求短期效益,但主業不強、不精。2、有的風控合規形同虛設。3、沒有發揮好資本市場"守門人"和融資"鑒證人"的作用。4、專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方面也有差距。
六、倡導基金行業的機構不要做"野蠻人"、"妖精"、"害人精"。
當然,這只是對發布會內容的一次鳥瞰。而對于戰斗在第一線的基金經理,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本次發布會的呢?
某大型公募高管向牛妹表示,今天會議傳達的思想十分明確,監管機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對癥下藥、正本清源,對于市場回歸到"良幣驅逐劣幣"很有幫助。
"過去IPO占很小的體量,再融資規模非常大,再加上不合理的套利制度,讓很多不好的公司鉆了空子。現在就是在整治這些亂象,近期的一些處罰也是大快人心。所以我們對于監管機構現在的政策走向看法非常正面,是真正的正本清源。"
華南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稱,劉士余主席的表態也是對保監會處罰寶能的回應,可以看出今年監管總思路就是防風險。
另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監管層此前講的是穩中求進,現在加上了嚴,成為"穩、嚴、進",更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而這對市場投資風格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讓市場投資行為更基于對企業的研究和價值投資的標準,像妖股這樣的中小市值炒作都會慢慢淡化并成為監管對象,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也會得以強化。"
可以看出,在基金經理們眼中,本次發布會傳遞的一項至關重要的信息就是:價值投資的春天來了。
另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劉主席講話傳遞的信號已經很清晰了,關于國際板、IPO等重大問題都沒有回避,可以看出他的監管思路已經成型,不會太多受外界干擾。對于基金投資者快進快出的問題,監管未來可能會引導投資者。
那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解并且應對呢?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對牛妹提出了建議:"普通投資者向社保基金學習,首先就是多做場外通道、盡量少做風險更高的場內交易;第二可以多關注公募的定期開放產品;第三社保基金在投資的時候規定了股票、股基和混合型基金的占比不超過30%,整體偏好是低風險的,所以建議基金在混合類別下多開發一些低風險產品供投資者選擇,畢竟現在市場上這類產品很少。"
他表示,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公募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回報還是相當可觀的,因此"投資者要相信基金的資產管理能力,選到好的產品就要堅定地長期持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