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警惕!A股迎“清倉式”大減持 大股東“賺一票就走人”?

央視財經 2017-02-25 16:09:42

今年截至2月22日,A股重要股東累計減持規模達367.86億元,日均減持超十億。背后有何深意?

大規模減持困擾市場 監管還需亡羊補牢 

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屢屢成為監管與輿論的焦點。單筆過億元的大額減持明顯增多,“清倉式”減持等套路頻出,大筆減持時伴隨各類運作和炒作。那么減持潮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又該如何應對呢?來看今天的陸家嘴見聞。

我們注意到近期鷺燕醫藥就公告稱,部分剛過限售期的原始股股東擬在未來24個月減持完全部股份。同樣在二月海順新材的大股東創投股份也宣布大筆減持所持股份。此外,讀者傳媒、三夫戶外、富祥股份也紛紛遭遇創投股東減持。

根據相關媒體統計,今年截至2017年2月22日,A股重要股東累計減持規模達到367.86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年初至今的日均減持量超過十億。以公告披露的單一股東單日減持為單位統計,重要股東減持次數達到895次。那么究竟為什么近期減持規模會這么大呢? 

首先我們市場目前的估值水平給的很高,上市就有22倍市盈率,這也給了大股東們在一二級市場之間更多的套利空間。

其次,是很多企業靠的就是造假上市,股東本來就對企業就沒有信心,上市本身就是抱著賺一票走人的心態。

第三,由于再融資門檻比較低,不少財務投資人看中的就是這種穩定套利機會,而不是企業自身的價值,所以解禁期一到立刻走人也是情理之中。

同時我們注意到,最近兩年的定增規模巨大,去年近1.8萬億實際上也從體量上給市場帶來的一定的壓力。 

大股東減持套利本身其實在各個市場都有,但是過度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就該引起我們的警惕。上市和融資本身不是為了企業的再生產和經營,甚至像山東墨龍這樣,大股東明知企業狀況糟糕,還要編出盈利的預期,拉高股價趁機拋售。更有甚者利用違約、訴訟等方式,尋找監管和政策的漏洞,實現限售股變相減持的。但遺憾的是按照現行規定,即便是被發現違規,頂格處罰也才60萬元,和動輒千萬上億的利潤相比簡直九牛一毛。

而近期市場頻現的清倉式減持和隨之而來的各類炒作,其實也正在提醒我們,監管制度本身是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股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