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2017-02-22 14:23:04
董明珠表示,近年國家推行一系列改革,采取了一攬子措施全面推行減稅降費,確實力度很大,我們都強烈地感受到了。
近日,廣東省國稅局主要負責人與剛剛入選福布斯2017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的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進行座談,聽聽她對稅收有怎樣的見解?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向來有獨到觀點的她又有什么關注的焦點?
依法誠信納稅是格力光榮的責任
“企業必須要依法依規納稅,才能體現社會責任感,體現企業生存的價值。” 格力電器董明珠在近日廣東省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金木走訪座談中表達了自己對納稅的觀點。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占有國內空調市場40%的份額,2015年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385名,家用電器類全球第一位,是中國第一家“走出去”的家電企業。近年來,格力電器以創新為導向建立了覆蓋從上游零部件生產到下游廢棄產品回收的全產業鏈條。
董明珠認為,格力電器始終將依法誠信納稅作為自己的責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但定營銷目標,也定下納稅目標。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全力推進企業發展,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帶來的減稅紅利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底氣,稅務部門便利化的辦稅手段也減少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她呼吁“不能只呼吁減稅而忽視了良好營商環境的打造。”認為只有好企業才能多納稅,經營不好的企業自然無法多納稅,所以稅收是衡量企業經營好壞的一個標準。2016,格力電器在全國稅收貢獻達到了130多億。在格力電器的總部珠海,格力電器已連續10年位居珠海市納稅排行榜首,為地方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
減稅力度很大,我們都感受到了
董明珠表示,近年國家推行一系列改革,采取了一攬子措施全面推行減稅降費,確實力度很大,我們都強烈地感受到了。目前,一些企業由于體量大,納稅額也相對較多,認為減稅的感覺沒那么強烈,但客觀地說,總體上稅收負擔是呈下降趨勢的,對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的力度也很大。以格力電器為例,在營改增中,雖然我們是制造業,并不在去年全面推開的四個試點行業中,但由于改革打通了上下游的抵扣環節,我們所有的不動產建設、安裝費用都可以納入抵扣范圍,2016年,增加的進項抵扣稅額少繳稅金達到近4億元,而2013年8月至今整個營改增帶來的減稅額則達到了5.82億元,降低企業降低稅收成本1.2個百分點。至于一些小微企業在這種普惠式的減稅中,肯定感受到的好處要比我們強烈得多,而且小微企業還有很多其他的減免稅優惠政策。
董明珠說,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近年國家大力扶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也非常給力,助力格力在創新之路走得更加順暢。格力電器確立了“自主創新、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發展戰略,在科研上的投入不設上限,實行“按需分配”。自主研發了光伏空調、磁懸浮中央空調、無稀土壓縮機等15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截至2016年,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27487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0975項。2017年1月1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2016年中國發明專利排行榜,格力電器憑借3299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871件發明專利授權量,均位居全國榜單第七位,比2015年的排名上升兩名,是該榜單發布十年以來,唯一一家上榜的家電企業。2015年以來,格力電器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購置專用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收總額就達到了41.94億元。
對于稅務部門長期以來的優質服務,董明珠表示要大力點贊,廣東稅務部門便利化的辦稅手段減少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也非常感謝珠海稅務部門的個性化政策輔導,比如進駐格力的自助辦稅終端機,大幅減少了財務人員到稅務部門上門辦事的次數,一名財務人員一年10萬塊錢工資,那就意味著為企業節省了10萬塊錢的費用。
能力越大承擔的責任就應該更大
兩會已進入最后的倒計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分別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作為兩會“明星”代表的董明珠,向來不乏獨到的見解和觀點。2016年全國兩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董明珠提出,根據她在空調行業多年調研發現,要切實提高個稅起征點,起碼提高到5000元。同時調整企業主征收個人所得稅方式,平衡個稅征收總額。
在座談中,董明珠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一個企業活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生存下來,更多的體現是社會責任,我覺得納稅光榮。稅收支撐著國防建設、基礎建設,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這樣的納稅意識,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我們的國家肯定會強大。作為企業家,不是你賺多少錢就成功了,我認為更多還是體現在你給國家交多少稅,才是最光榮的事情,這才是有責任的企業。
對于熱點問題“中國制造”,近年來在兩會提案中,董明珠也多次提交了關于創新方面的提案。在座談中,董明珠談到了自己對創新發展的看法,國家大力鼓勵企業創新發展,這是大好事,而且力度已經非常大了,也希望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中能夠對納稅大戶傾斜,讓有能力創新的企業走得更遠,承擔更大的責任。為更好地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希望能將鼓勵創新的財政補貼,激勵方式從項目設立、銷售環節調整至根據創新產品的稅收貢獻進行獎勵,將納稅額作為招標的重要標準,給予稅收貢獻大的創新型企業更大的市場空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