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1 23:56:50
光大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潘東表示,到2016年9月底,中國資管行業總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速度已經下來了,資管行業機構在發生劇烈的分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江月
前不久,隨著基金業協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以下簡稱“4號文”),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將進一步壓縮相關業務占比較重的私募生存空間及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
自從關于基金子公司的一系列新規下發之后,基金子公司的業務受影響程度一直沒有比較直觀的數據。不過,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近日從2017首屆智道私募峰會上獲悉,原來基金子公司在2016年三季度的增速就已經降回到了1%。那么,現如今這些業務是消失了還是轉移到其他領域了?作為委外中堅力量的銀行,在進入2017年后,他們的目光又都聚焦在哪里呢?
基金子公司增速“冰封”
還記得當《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下發時,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就紛紛表示通道業務因計提較高的風險資本實質難以開展。當4號文發布時,雖然已經有基金子公司表示影響在逐步降低,但也還有部分基金公司表示影響還是挺大。
光大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潘東在2017首屆智道私募峰會上表示,到2016年9月底,中國資管行業總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速度已經下來了。資管行業機構在發生劇烈的分化,用一個增長指標來看,從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規模變化來看,在季度增量當中,信托行業2016年一季度規模增量5%,二季度規模增量9%,三季度規模增量14%,信托增量一直在增加。
而基金子公司一季度規模增量21%,二季度16%,三季度1%,2016年最火的基金子公司下半年增速基本沒有增長。另外,券商一季度規模增量30%,二季度17%,三季度12%;私募方面,一季度規模增速10%,二季度15%,三季度28%。
經過上述的數據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在嚴控基金子公司、券商專戶后,這些業務流向了信托、私募。
除此之外,“2016年還有一個特別大的變化,所有的機構都覺得到年底是資產荒、資金荒兩荒。所有人和我一樣,覺得2017年很難干,所以我們有一個判斷,行業高速增長的拐點是否來到?結構改變是否會從2017年開始?”潘東繼續說道。
最想開拓五大領域
如果說資管行業的結構改變已在悄悄發生,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又如何滿足高凈值客戶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興業銀行私行部副總經理畢玉就表示,“我們迫切需要從社會上尋找優秀的管理人,采取市場有效的投資策略匹配我們的客戶需求。我們在跟私募的合作中,比較感興趣的領域主要有五大方面。”
第一,合作創設一些明星款證券基金類產品。私募機構依靠靈活的激勵機制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加盟,投資績效和投研能力掛鉤,使得不少公募優秀的投資總監等投奔到私募自主創業。這類管理人往往專業能力非常強,也有很強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在度過短暫的適應期后,非常樂于和他們強強聯手,共同推進明星款產品。
第二,期望合作創設量化多策略的產品獲得一些平穩的收益。私募機構無論是投資范圍還是交易機制上受到監管的限制比較有限,更加適合混合策略的實施,大量海歸優質量化基金經理通過技術有時在國內市場如魚得水,通過程序化下單自建系統風控監測的手段能夠捕獲高頻交易和套利機會,進一步保障策略的有效實施。
第三,希望參與到有私募機構參與的FOF、MOM產品;第四,希望參與股權私募投資基金,分享一級市場的盛宴;第五,希望參與境外投資助力全球化的資產配置。
面臨四大難題
當然火山財富也注意到,不少委外機構和私募合作中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說有些委外機構要求的跟投比例過高,有的則干涉太多,給私募的施展空間較少等。
對此,畢玉則認為,首先,現在還沒有一個獨立的官方信息披露機構,平時獲取私募機構產品信息往往由管理人、機構單向提供,其真實性及各個方面很難完全保障,使得在挑選外部私募機構的過程當中篩選難度非常大。
其次,私募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一定限度后,其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有些私募機構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反而管理水平會下降。
再次,很多機構過度依賴核心人物,整體隊伍素質可能需要得到同步提升;另外由于政策限制,目前銀行只能代銷持牌金融機構創設的產品,還不能直接代銷私募機構作為管理人的產品,這也為合作帶來了一定障礙。
不過,畢玉也指出,雖然面臨以上問題,但不能阻擋銀行和私募合作。而且很多問題在逐步得到解決,諸如信息不對稱、披露不充分等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