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2-13 15:11:34
上周五,保本基金的監管政策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從國內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險增值2003年成立以來,目前存續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資產凈值約3200億元,擴容迅猛。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超半數成立于2015年下半年之后,且受債市風波、A股震蕩、打新收益下滑等影響,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等產品到期后,收益是否能夠超越保本線,能否實現保本承諾,仍存在一定的未知數。
從信托、銀行理財、再到公募基金,資管行業正逐步揮別剛性兌付時代。上周五,保本基金的監管政策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從國內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險增值2003年成立以來,目前存續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資產凈值約3200億元,擴容迅猛。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超半數成立于2015年下半年之后,且受債市風波、A股震蕩、打新收益下滑等影響,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等產品到期后,收益是否能夠超越保本線,能否實現保本承諾,仍存在一定的未知數。
Wind資訊顯示,截至今年2月10日,目前市場有業績可查詢的179只保本基金(A、C份額分開算)中有36只將在2017年到期,其中上半年到期的有13只。截至2月10日,48只產品出現面值低于1元的情況,占比總量近1/3。
從收益率方面看,去年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僅為0.05%,遠低于同期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2個多百分點,創近五年新低。此前保本基金2015年、2014年分別斬獲18.25%和17.42%的好成績,2013年、2012年平均收益也分別達到2.63%、4.46%。具體來看,在去年有業績可查詢的89只保本基金中(A、C份額分開算),41只收益率為負,占到近半數。其中國泰金鹿保本五期、國聯安保本、長城久利保本等5只產品虧損超過5%,諾安匯鑫保本、長城久惠保本等15只產品虧損超2%,其中國泰金鹿保本五期和國聯安保本虧損幅度均超過7%,分別為7.26%、7.25%。
而據觀察分析,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目前破發的保本基金多成立于2016年,其中也不乏部分2015年牛市高位成立的產品。例如2015年5月29日成立的交銀榮和保本,在建倉初期便遭遇市場劇烈震蕩致使凈值受到影響,據季報顯示,才成立短短3個月,該基金凈值便縮至0.94元。截至最新收盤日,交銀榮和保本凈值已回升至0.975元,不過距1元凈值線仍有差距。此外,在當前出現破發的48只產品中,有44只成立于2016年。有業內人士指出,保本基金收益率與市場行情波動有較大關系,去年年初遭遇熔斷、年底經歷債市風波,這讓新成立的保本基金“很受傷”,部分破發的產品只能被動降低債券倉位,另外由于安全墊越來越薄,權益倉位基本也被清掉了,加之打新收益節節下降,保本基金想要獲得超額收益難上加難。
華南某基金經理認為,央行“變相加息”下,未來資金面難言樂觀。另外,央行此舉體現了金融去杠桿的決心,但或會加劇市場波動,短期內股指承壓,債市負面影響將繼續發酵。“今年貨幣環境寬松不再,近幾年流動性充裕的資本盛宴可能要暫告一段落,未來賺錢難度加大。對于保本基金而言,目前還有安全墊的產品可以擇機布局股市增加獲利,但是破發的產品,在此背景下后市運作難度加大。”
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即便保本基金到期有機構兜底,但近一兩年成立的產品收益不盡如人意,大部分當前僅能“保底”而已,加之其較高的管理費,實際收益微乎其微,還不如買貨幣基金。
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則坦言,伴隨著監管收緊,保本基金收益和規模都隨之雙雙下降,未來很難再出現前幾年牛市行情下年化10%的收益率情況。
截至目前,雖未出現保本基金到期不保本的情況,但已有到期的保本基金選擇轉型或干脆清盤。例如東方贏家保本、天弘普惠養老保本先后宣布清盤,交銀施羅德榮泰保本選擇到期后轉為債基,業內人士認為保本基金到期轉型或清盤的趨勢將會延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