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0 00:30:46
中國的城市群規劃和人口流動,隱約展示著房企最重要的發展路徑,其中成渝、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最為特殊而關鍵。尤其是成都和重慶的市場份額,似乎是房企在全國戰場上一爭高下的基礎。目前,融創、龍湖、恒大、萬科、保利五大房企在成都和重慶正展開爭霸。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婷婷 每經編輯 楊 軍
每經記者 王婷婷 每經編輯 楊 軍
中國的城市群規劃和人口流動,隱約展示著房企最重要的發展路徑,其中成渝、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最為特殊而關鍵。尤其是成都和重慶的市場份額,似乎是房企在全國戰場上一爭高下的基礎。
目前,融創、龍湖、恒大、萬科、保利五大房企在成都和重慶開啟爭霸戰。其格局到底怎樣,對這些企業到底有何意義,去年已經在成渝收獲了150多億元銷售額的融創已有黑馬的跡象,作為重要對手的龍湖也有不俗的狙擊,萬科又將會如何守衛成都和重慶戰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為您揭開面紗。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中國的城市格局被“用腳”評測了一番。1月23日,百度地圖發布的《2017年春運遷徙預測報告》上,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成都位居“各市2016春節前夕流出人口指數”的前五位。
其間,成都赫然位居TOP 5,即使放在人口凈流出的指標對比上,成都以4%的比率依然位居全國第六位,次于東莞位列四大一線城市之后。
重慶去年人口凈流入為-355.29萬,但這是一個總人口已超3000萬分量堪比中等省份的直轄市。“重慶城區和下轄區縣差距懸殊,拉低了平均數,重慶城區的人口吸引力很理想。”在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總監馬偉業看來,人口的流動方向主要取決于區域之間的經濟活力、就業機會、居住環境以及醫療教育配套等方面的差距。同時,這也是衡量房地產價值和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標。
的確,這一場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遷徙活動,不僅用“足跡”描繪著中國城市的等級與關系,也暗含著中國房地產的發展走向。而主要房地產企業也用土地儲備、貨值排布和拿地動態呈現著對成渝兩城(不含下轄縣市)房地產貢獻率的判斷。
樓市“大盤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發現,全國2016年銷售金額TOP 10的企業,多在成渝押注了重倉。
融創披露,截至去年6月30日,在其整體布局的21個一二線城市中,成渝區域土地儲備909.1萬平方米,占比24.1%,高于北京區域、上海區域,與天津區域旗鼓相當。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恒大新增土地集中位于中西部地區,占比35%為全國各區域最大。而在四川中原的統計中,恒大僅成都2016年的總貨值就在84億元。
據其數據,保利在成都的全部在售項目物業庫存量則為65.13萬平方米,總貨值48.78億元。
而在萬科2016年第三季度報中,以成渝鎬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區域銷售貢獻占比超6成,也為四大區域之最。
“成渝房地產市場規模很大,近年成交量基本能排到全國前三,是全國樓市的‘大盤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劉璐直言。的確,公開數據顯示近3年成渝兩城商品住宅年交易規模均超2000萬平方米,2016年成都重慶分別位列全國第二和第四位。
在馬偉業看來,兩城均為國家級重點城市,是多個戰略布局的集中地,但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其房價和地價目前處于低位,未來具有發展潛力,因此對房企來說成渝兩地肯定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前,在成渝核心區域拿下一宗普通地塊的成本已經達到10億元級,非一般中小型房企所能承受,反之一些調整布局聚焦度的大型國內房企如恒大、碧桂園則更加積極。
TOP 5爭奪白熱化
的確,當越來越多TOP級房企瞄準成渝市場,這個戰場的硝煙味必然更濃。
且不考慮機構統計口徑差異,根據克而瑞數據,綜合統計2016年房地產市場成都和重慶兩城的流量銷售金額可見,融創以157.45億元排名第一位,龍湖以152.25億元位居第二,兩者差距僅在5億元左右;恒大和萬科的銷售金額則分別為142.61億元和140.88億元,排名三四位,差距甚至小于2億元;第五位則由保利以135.64億元占據,TOP 5競逐的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在成都年度銷售41.34億元的綠地、年銷38.67億元的藍光,以及以70.67億元位居重慶第四位的港資房企代表香港置地、在渝銷售均超60億元的魯能、金科等,同樣在成都和重慶的單城市房企排行榜上,“咬”得很緊。
快速拉開差距的方式,依然是充實土儲、擴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但大房企搶地戰況全面升級,也預示著競爭壁壘更不易筑牢,拉開規模懸差也越來越難。綜合銳理和中指院數據就可見,2016年恒大僅在成都就入手了15宗地塊,萬達則以22宗地塊入手量“逆襲”榜首。其次則為融創(4宗)、龍湖和保利(3宗)、藍光和萬科(2宗),拿地面積則均在百畝以上,小房企在“集中化”的階段拿地則更困難。
會有“黑馬”攪局?
即使目前格局下,結合銷售排名和土地儲備量,融創、恒大、龍湖、萬科、保利能夠位列成渝雙城前五的位置,但任何一個變量都可能引發格局的變數。
在重慶市場,據業內人士透露,魯能地產2017年銷售目標在百億元。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魯能地產2016年在渝的銷售金額近62億元,若沖百億元,或直逼TOP3,因為在上述機構的去年房企重慶銷售金額榜單中,融創為114.4億元、龍湖102億元、恒大96.98億元、金科62.7億元。
在成都市場,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中鐵建計劃在成都將業績做到107億元,或直接叫板當前的TOP 1萬科(克而瑞數據顯示成都萬科去年成交金額88.19億元),不過中鐵建方面的回復尚無法給予證實。另據銳理透露,成都天投2016的拿地數量實際能排到房企第三,這類企業在資源競逐場上攪局能力不容忽視。
“即使恒大、萬科、碧桂園已突破3000億元大關,綠地、保利的差別也不算太大,但也無法小覷發力并購的融創、并購了中信的中海這些勁敵。Top 5排名并非一成不變。”劉璐認為,成渝市場同樣如此,萬保恒融之外,近年深耕成渝的龍湖,這兩年在蓉拿地動作很大的中鐵建,以及藍光、魯能等企業都有很多機會。
但中睿營銷總經理何良栩認為,前5位企業的競爭就要看模式、團隊運作、資金等整體實力了,會被“黑馬”真正攪局的可能性不大。成渝市場將是“強者愈強”。
的確,據成都萬科透露,其2017年目標是簽約109億元。重慶萬科尚未透露相關數據,但以2016年銷售金額51億元來看,如果實現目標保持增長,那么萬科今年在成渝兩城銷售業績至少已有160億元,基本可坐穩TOP 3。
受訪專家均認為,絕對值差距和增速差距使TOP 5格局短期內難被撼動,但陣營內競爭很激烈。
得成渝者得天下?
大型房企加碼競逐成渝市場,這種局面或讓兩地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再度升級。
在馬偉業看來,在成渝樓市沖量或比杭州、南京等高房價城市更容易,雖然單價不占優勢,但對提高市場份額排名很有利。
“成渝在西南乃至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開發商的水平也不亞于北上廣。兩地在第二梯隊中排位靠前,保證一定的開發量對全國房企很重要,因為兩城的銷售量可能在其總盤子里占重要比例。”何良栩指出。
劉璐也認為,成渝是全國樓市的“大盤低價概念股”,業內有“得成渝者得天下”的說法不難理解。伴隨大房企的加碼,成渝在全國樓市的地位可能會提升,但房地產和區域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成渝房地產要在全國占據更高地位,取決于區域經濟的更好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