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分析 2017-02-08 15:22:54
如果投資者在評價一只股票時,能采用評價自己企業的態度來對待,那么他就可以憑借個人經驗和成熟的判斷來投資股票。只要信息有效,他就不大可能偏離正道,只是在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判斷上可能會有些許偏差。
如果投資者在評價一只股票時,能采用評價自己企業的態度來對待,那么他就可以憑借個人經驗和成熟的判斷來投資股票。只要信息有效,他就不大可能偏離正道,只是在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判斷上可能會有些許偏差。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投資者分析公司的內在價值提供了一個二次核對,這類似于銀行和貸款機構在對一家公司發放貸款前,對該公司的借款資格所進行的評估程序。
片面強調盈利能力的弊端
當前,對于普通股的估值越來越片面地取決于公司的盈利表現,這樣在“企業經營”和“投資方針”這兩個概念之間就出現了分歧。企業家肯定從未在不考慮財務資源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近期的經營業績來評估自己的企業。但當企業家處于投資者或投機者的位置時,他就不再關注所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他就將自身置于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
第一,他所接觸的是與其日常經營活動性質不同的一系列新概念;
第二,與資產和盈利能力提供的雙重價值檢驗相比,只依賴其中一個標準使得評價結果更不可靠;
第三,與資產負債表相比,他所依據的損益表更容易出現急劇的變化,因此在他的股票估值中就包含了一種被夸大的不穩定性;
第四,有經驗的投資者在仔細觀察后發現,損益表比傳統的資產負債表更容易受到誤導性陳述和錯誤性推論的影響。
對僅依賴盈利表現的警告
我們必須強調,不能僅僅依賴盈利能力這個因素來分析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盡管僅針對公司的資產因素進行的分析存在巨大的限制性,但我們仍堅信,公司的資源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并且值得關注。就像后文將要闡述的一樣,除非借助資產負債表的期初和期末數據,否則很難理解損益表的含義。
簡要闡述華爾街普通股估值方法
從另一個角度看,華爾街對普通股估值的方法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下幾個標準程序:
1. 找出上市公司的盈利;
2. 用每股收益乘以一些合適的“質量系數”,這個系數反映的是:a.股息率和股息記錄;b.公司的地位——規模、聲譽、財務狀況和前景;c.公司類型;d.市場的整體趨勢。
上述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公式:價格=當期每股收益×質量系數
上述公式的結果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每股收益在決定股票價值上所占權重,相當于考慮所有其他因素的權重之和。這個事實顯而易見,因為“質量系數”本身很大程度就是由盈利趨勢所決定的,反過來這又反映在未來的每股收益上。
收益不僅是波動的,而且是隨意決定的
然而,這些構成了公司“價值大廈”的每股收益,不僅波動頻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隨意決定和操縱的。我們總結了以下合規和不合規的手段,闡明了如何操縱每股收益使其表現得更高或更低。
1.通過將某些項目計入盈余,而不是損益,或是相反;
2.通過多提或少提攤銷及其他準備;
3.通過改變資本結構,在優先證券和普通股之間進行調整;
4.通過利用未用于公司經營用的大量資本金。
上述問題對分析師的重要意義
這些復雜的公司會計和財務政策無疑為證券分析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通過展開深入的調查,分析師有大量的機會進行周密的比較,來發現和指出與該公司對外公布的“每股收益”不同的事實。
不可否認,這項工作是極具價值的,在很多時候這樣做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即一只股票的市場價值極度偏離其內在價值或相對價值。因此,可以基于這個合理的事實采取行動來獲益。需要提醒分析師的是,了解真相是一件好事,但據此行事卻未必明智。此外還需要牢記,分析師所揭露的真相,首先并非是全部的真相,其次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真相。這個“真相”僅僅只是更接近過去真實的情況。因為在他搜集到信息的那一刻,信息可能就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或是市場已經準備好對此做出反應。
毋庸贅述,盡管充分考慮了這些陷阱,證券分析仍然需要對公司的損益表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為了更有助于揭露事實,我們把這種研究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會計方面。關鍵問題:考察期的真實盈利是多少?
2.經營方面。關鍵問題:過去的盈利記錄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有何指示作用?
3.金融投資方面。關鍵問題:分析盈利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在試圖對股票進行合理估值時應該遵循什么標準?
對損益表的批評和重申
如果一家公司的損益表所披露的情況是真實的,那么它至少公正且不歪曲地描述了該公司全年的運營結果。上市公司直接虛報報表上的數字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絕大部分大型企業的報表都是由獨立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并且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要求的準確性來編制,因此上市公司的報表基本是可靠的。但是,從普通股的分析角度來看,這些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可能需要一些關鍵的解釋和調整,特別是針對以下三個重要因素:1.非經常性損益;2.子公司及關聯企業的經營情況;3.準備金。
損益表總論
在處理非經常性損益時,會計程序給管理層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過去的交易事項不應計入當期損益,而應直接計入盈余賬戶的借方或貸方,這已經成為一個標準且適當的規則。盡管從技術上看,很多交易事項都可以歸為當年經營成果的一部分,但這些事項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偶然性。會計準則允許由管理層來選擇是將這些事項計入當期損益還是作為盈余的調整,以下就是幾個這類事項的例子:1.固定資產處置損益;2.出售有價證券的投資損益;3.清償資本性債務的折價或溢價;4.人壽保險的保單收入;5.退稅及其利息;6.訴訟損益等。
不同的公司對于上述事項的處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對于每一個交易事項我們都可以給出計入或是不計入損益的例子。對分析師來說,其目的是要將這些交易事項從該公司正常的經營業績中剝離出來。投資者希望從年報中看到的是在給定條件下所預示的盈利能力,即假設主要的經營環境不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接下來每年的預期收益是多少。
分析師必須盡力調整財務報告中的收益數據,使它能盡可能準確地反映公司從其子公司和關聯企業中所獲得的利潤。大部分公司都會編制合并報表,在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做這類調整。但是許多例子表明,財務報告會因為以下兩個原因而導致數據不完整或產生誤導:(1)無法反映重要子公司的任何損益情況;(2)利潤中包括從子公司獲得的股息,而這些股息不是遠遠高于就是低于子公司的當期盈利。
分析師需要特別關注損益表的第三個方面是,計提的折舊和其他攤銷,以及為未來虧損和突發性事件提取的準備。這些計提的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層主觀決定的,因此很容易被高估或低估,從而導致最終財務報告上公布的盈利數據也被歪曲。至于攤銷費用方面,還有一些更微妙的因素,有時可能非常重要,那就是由管理層以資產的賬面成本為基礎計算的收入扣減項,可能無法完全反映應由個人投資者承擔的對所投資公司的攤銷費用。
非經常項目:固定資產處置損益
固定資產處置損益很顯然就屬于非經常項目。假設公司持續經營,那么應該將固定資產處置損益從年報中剔除,以分析公司預計的盈利能力。按照會計準則,處置資本性資產的利得應計入盈余賬戶的貸方。然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公司把處置資本性資產的利得計入了當期凈利潤,歪曲了這段期間盈利的真實情況。
出售有價證券的投資損益
商業企業通過出售有價證券獲得的投資損益也具有特殊的性質,應該從正常的經營成果中剔除掉。
紐約—芝加哥—圣路易斯鐵路公司在1929年通過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皮爾馬克特公司的股份,這一交易事件促成了一種在之后為特殊的會計處理方式。我們將結合對非合并范圍子公司的處理來分析這項交易。在1931年,伍爾沃斯公司將出售英國子公司的部分股權獲得的近10000000美元收益計入利潤,使得當年每股收益比之前每一年的都高,然而實際上,該公司卻正處于衰退期。更讓人吃驚的是,該公司在同一年從盈余中扣除了2000000美元的附加稅,而這些附加稅似乎與利潤中的特殊收益密切相關。
有價證券市場價值的減少與出售該證券出現虧損一樣,應該在非經常項目類科目下核算。與此類似的還有外幣貶值的核算。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會將資產的減值沖減盈余。
一般而言,投資信托基金、銀行和保險公司,這些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果必定會受到所投資證券的價值變化的影響,這使得這些金融機構的股票對廣大公眾來說,是一個較為危險的投資標的。這類機構所持有的股票股價上升,便會增加年報中的收益,因此投資者容易將在牛市期間股票上實現的收益看作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部分,并據此對股票進行估值。這樣必然會導致高估股票的價值,隨之而來的就是價值崩潰和相應的過度貶值。由于公眾的信心可能會因此動搖,所以對金融機構來說,這種劇烈的波動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對銀行和保險公司股票進行猖獗的投機,會導致大批銀行和保險公司草率地成立,原有公司盲目地擴張,人們甚至也會放寬了之前確立的穩健和誠信的投資原則。證券分析師在履行其投資分析顧問的職責時,應盡量規勸普通中小投資者避免購買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
投資信托基金的問題更像是一個自相矛盾的難題:在管理水平出色的前提下,投資信托基金是中小投資者配置資金的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若作為中小投資者投資的有價證券,投資信托基金的股票本身又是一個難以駕馭的危險的投資工具。顯然,只有通過對投資者進行教育或及時提醒的方法,向公眾解釋投資信托基金的財務報告,才能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通過折價回購優先證券獲得的收益
有時,公司可以通過以低于面值的價格回購本公司的優先證券以獲得可觀的收益。可以肯定的是,將這種收益計入當期收益的會計處理方法是極具誤導性的:第一,它屬于非經常項目;第二,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可疑的收益,因為它是以犧牲公司證券持有人的利益為代價而獲得的。
以大幅折價回購公司自身優先證券的做法,是1931—1933年蕭條時期的一個獨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該時期許多公司擁有大量現金,但自身盈利能力又較弱,才使得這種做法成為可能。后一個因素導致公司的優先證券折價銷售,前一個因素是公司能大量回購這些折價證券的前提。這種做法在投資信托基金中最為常見。
當到期的優先證券是按超過面值或既定值償還時,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當這種溢價所涉及的數量較大時,公司總是用其來沖減盈余,而非減記當期收益。
其他非經常項目
對其他的一些非經常項目細節的討論沒有太大意義,因此不需要在此詳細討論。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無論是作為本年利潤的一部分,還是將其更為合理地計入盈余賬戶的貸方,都沒有太大區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