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8 16:31:39
2013年到2016年三年間,我國互聯網理財指數增長超4倍,互聯網理財規模由3853億元激增到2.6萬億元,增長5.7倍。預計2020年將達到16.74萬億元。同時,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注:指居民工資中主動理財的支出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增長近10倍,而同期國人工資增長不足3倍。
每經編輯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編輯 吳悅
1月17日,社科院聯合騰訊理財通、騰訊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發布國內首份《國人工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國人工資與理財行為變遷為視角,詳解了不同時期國人工資的發展水平與工資理財情況。
《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6年三年間,我國互聯網理財指數增長超4倍,互聯網理財規模由3853億元激增到2.6萬億元,增長5.7倍。預計2020年將達到16.74萬億元。同時,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注:指居民工資中主動理財的支出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增長近10倍,而同期國人工資增長不足3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國人工資報告》課題組負責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殷劍峰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居民工資理財規模的大幅增長,反映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國民的理財意識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被動儲蓄轉為主動理財。居民工資理財規模將成為衡量國民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新指標。
居民主動理財意識增強,行業工資水平呈馬太效應
《報告》顯示,我國工資水平在2004年到2015年間上漲了2.95倍,國人工資水平整體呈增長態勢。2000年以后,在城鎮居民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呈持續下降趨勢,而家庭收入中的投資性經營性等具有主動理財性的收入在不斷加大,說明居民主動理財意識增強。
同時,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繼續呈現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馬太效應”。以高薪著稱的金融業連年占據行業工資排行首位,IT等高新技術產業緊隨其后。行業間的工資差距主要集中在高、中層職位。而基層行業中,汽車評估員、保養員、月嫂、保健等技能性職位月薪高達萬元。在地域上,北京、上海、天津等東部城市工資水平大幅領先其他地區,河南、黑龍江等中部及東北地區工資水平增長幅度緩慢。
從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大幅提升9.6倍,遠超同期工資漲幅。這表明我國居民工資收入中用于主動理財而非被動儲蓄的規模正在大幅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對工資收入進行了更多元化的配置,如互聯網理財等。
90后成為互聯網理財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該份《報告》也發布了國內首個互聯網理財指數,這一指數以互聯網理財規模在居民金融資產中的比重進行衡量,由2013年的基準基數100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408.24,三年間大幅增長超4倍;互聯網理財規模則由2013年的385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6萬億元。此外,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互聯網理財規模將達到16.74萬億元。
同時,《報告》指出,伴隨著股市的牛熊轉換、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明顯,互聯網理財渠道成為國民投資渠道新寵。目前,我國居民使用互聯網理財的意愿率已達11.15%,超過了股票、基金、債券、貴金屬等,成為國人理財的主要途徑之一。
殷劍峰表示,從調查的樣本來看,多數人群的工資在扣除吃穿用學之后基本上所剩無幾。工資盈余分布上,每個月工資花了以后只剩10%的人占40%,剩10%到20%的人達到20%,也就是說,60%的人工資用來吃住之后就沒什么錢了。盡管如此,目前各行各業理財意愿都很強烈。工資盈余的投向,除了銀行還有互聯網理財,而后者的主力軍是90后,比重大概占24%,比80后多10個百分點,比70后多15個百分點。
殷劍峰同時表示,互聯網理財的優劣勢都很明顯,優勢在于門檻低、操作靈活、收益相對高且交易成本低;劣勢在于大家比較擔心網上詐騙、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泄漏問題。因此,從互聯網理財發展角度來看,如何規避劣勢發揮優勢是相關平臺和其他金融機構理財比拼的關鍵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