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8 00:29:19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中國與美國仍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人民幣與美元對沖模式不可能改變,同時持有人民幣與美元仍是正確的。
葉檀
隨著撒切爾夫人式的女強人“梅姨”昨天的表態,顯示英國以“硬脫歐”方式退出歐盟基本已成定局。
據新華社1月17日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當天表示,英國不會留在歐洲共同市場,但會尋求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
如果英國脫歐,市場對于歐元區的長期前景就不會看好,歐元區很可能呈現出不死不活的樣子,顯現出歐盟的紅利期已過。
英國與英鎊是歐洲的風向標。首先,英國與美國是傳統盟國,雖然沒有加入歐元區,但在歐元的穩定方面與歐盟也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歐盟有風吹草動,英國就率先動作。
1月15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說,英國脫歐“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并對英鎊貶值表示歡迎,稱這幫助提升了英國產品在海外的吸引力。作為補償,特朗普還說,“我們將努力工作,使它(貿易協定)盡快、適當地確定下來,這對雙方都有利。”這顯示出英國美國之間再次激情四射。
其次,英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寧可吃點小虧扭轉一個很大的錯誤,也絕對不會跟市場過不去。看英國這個國家可以預知世界的未來。
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便是如此。1992年9月,是基金經理們難以忘懷的一個月。由于歐洲匯率機制內部各個國家經濟實力不同,歐洲各國相對固定的匯率機制讓聞到血腥味的對沖基金進入狂歡模式,量子基金董事長索羅斯因為做空英鎊,一個月獲利10多億美元,其他看對方向的基金各有進賬。
英國在此事中的做法是先向德國救助,在德國拒絕出手之后,英國政府先是左思右想一天內兩次加息,再口頭威脅一下英鎊空頭,可空頭根本不聽“招呼”。1992年9月16日,“黑色星期三”晚上7點半,英國財長當著全世界電視觀眾的面,正式宣布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允許英鎊自由浮動——雖然一天中損失38億美元,但英國人不為面子而活的秉性也表露無遺。現在,英國人再度發揮極致的現實主義精神,公投脫歐,還有可能來“硬”的。
第三,歐元區遭遇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英國顯然認為是不可能解決了。
有統一的貨幣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有獨立的國家卻有寬廣的移民邊境,只要中東一打仗,移民就絡繹不絕,歐洲都快趕上中世紀的埃及和耶路撒冷了。
英國人打了一下算盤,要離開歐盟,歐盟市場單一準入權就沒了,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被動搖。
但英國人胸懷全球,他們需要的是全球市場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梅姨”在17日表示,希望英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外向”,并成為全球貿易大國。最重要的潛臺詞是,英國得把歐盟的財政、債務、移民這三大麻煩一起推出國境——你們去發揮人文主義精神吧,我們得干自己的事。
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普京長期在任上,說明了一件事,在爭奪資源與地盤的白熱戰中,民族主義是長期趨勢,各個國家出現特朗普的概率越來越高。
第四,英鎊下跌,市場視若無睹,各國政府也沒什么太大反應,跌也這樣,漲也這樣。
從2015年7月中下旬以來,英鎊對歐元的整體趨勢下跌。從周K線看,從2015年7月24日當周對歐元的1:1.4413,到2017年1月17日的1:1.1455,下降了20%左右,但英國2016年的經濟數據居然還不錯。從短線看,英鎊差不多到了底部,今年估計英國大概率降息、增加投資,梅姨走的就是特朗普的路線。
第五,要換歐元嗎?要移民歐洲嗎?
考慮到美元回流,歐元區經濟問題核心未解,歐元不死不活將可能成為常態。有很多朋友手里拿著錢準備換外幣,到底是換美元還是歐元,還是瑞士法郎、英鎊等避險貨幣?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中國與美國仍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人民幣與美元對沖模式不可能改變,同時持有人民幣與美元仍是正確的。
持有其他貨幣如歐元、日元等,絕不能當作跟人民幣對沖的主要工具,有點兒就得了。拿著大把歐元的,需要考慮用點其他主要貨幣對沖一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