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善待年輕人 擁抱新實體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5 01:30:06

  2017年第一個工作日,1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披露了2016年度納稅情況等7項數據。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螞蟻金服集團2016年度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創造了超過3000萬的就業機會。作為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去年一整年創造的這個成績無疑是可圈可點的,阿里這家創業不足20年的互聯網企業對中國經濟所作出的推動和貢獻,證明了從上世紀末開始崛起的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要素的新實體經濟的前景十分廣闊。

不過,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就在阿里集團公布這份“納稅年報”的前幾天,也就是去年的12月底,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節目中,宗慶后、董明珠等站在中國制造業經濟中央的一批企業家展開了對“虛擬經濟”的一輪炮轟,好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滴滴這些在全球已經形成巨大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都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了拉后腿的作用。

互聯網是隨著科技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社會聯絡工具,它的出現猶如人類發明的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一樣,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交際,在經濟領域則催生了一系列新興的行業,并且推動經濟發展。今天誰也不會把汽車、火車、飛機帶動的行業稱為虛擬經濟,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沒有理由把互聯網經濟稱為虛擬經濟。互聯網的出現確實會對舊的實體經濟模式產生一些影響,甚至會消滅一些舊有的經濟形態,但這就像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傳統的驢馬交通大面積消失一樣,是科技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福音。企業家應該順應這種發展而不是對其橫加指責。

阿里巴巴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史,已經證明互聯網經濟同傳統的制造業實體經濟一樣,都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以阿里和螞蟻金服來說,一年能夠向國家納稅238億元,扣除休息日后相當于每天為國家財政創造1億財富,并且創造了30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一些傳統的制造類實體企業所不能做到的。在目前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很多年輕人選擇開網店作為創業方向,這是因為網店的投資成本明顯低于實體店投資,創業者容易起步。當然,大量90后集中于開網店,他們當中肯定會出現失敗者,但這與實體門店投資也會出現失敗者一樣,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現象,而將其說成國家的隱患,這未免有點危言聳聽。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年輕人,天生擁抱互聯網,而這恰恰是我們這個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后勁的希望所在。互聯網是一個偉大的工具,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在中國經濟亟須轉型升級,中國制造業亟須淘汰落后產能的今天,善待90后的創新思維,擁抱互聯網賦能的新型實體經濟,才是新老企業家們真正的課題。

文/周俊生(資深財經評論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