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韓長賦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當前問題突出反映在經營性資產上

每經網 2017-01-03 11:52:16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1月3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當前的問題突出反映在經營性資產上,現在有不少的地方集體經濟發展了,形成了數額較大的經營性資產,如果不明晰歸屬、完善權能、盤活整合、創新機制,這些資產難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

每經編輯 陳星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1月3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陳曉華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意見》提出改革要突出重點,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什么要聚焦于集體經營性資產,是不是這類資產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

韓長賦表示,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第二類是用于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第三類是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這三類資產都有改革的任務,但是要分類施策。對于資源性的資產改革,中央已經有部署,就是要繼續抓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三權分置”辦法,保持土地承保包關系的長久不變。這方面的改革正在有序推進中。對非經營性資產的改革,主要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建立探索集體統一經營的運行管護機制,更好地為集體成員和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

韓長賦說,改革要突出重點,為什么要聚焦在經營性資產?當前的問題突出反映在經營性資產上,現在有不少的地方集體經濟發展了,形成了數額較大的經營性資產,如果不明晰歸屬、完善權能、盤活整合、創新機制,這些資產難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不盡早確權到戶,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這些資產再過若干年就更難說清楚歸屬,就有流失或被侵占的危險,對此農民反映非常強烈,要求非常迫切。所以經營性資產的改革是這次改革的重點。經營性資產改革重點是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然后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確權到戶不是把集體資產分了,而是要明確誰有這個權利,大家來共同發展股份合作制。所以改革要開展清產核資、確認成員身份、搞好折股量化,構建集體資產運行新機制和收益分配制度,說到底就是落實好農民的集體收益分配權和民主監督權。應該說集體經營性資產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難度也不小,特別是直接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需要高度重視,著力推進,這就是為什么這次文件在全面部署的同時聚焦重點是經營性資產改革的考慮。

此外,有媒體提問:我國農村三十年來圍繞土地制度改革已經連續實現了多年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現在還要部署推進農村集體制度改革?

對此,韓長賦表示,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布局來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說是繼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重大制度創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項管長遠、管全局的重大改革。現在部署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這項改革有利于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目前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土地等資源性資產66.9億畝,各類賬面資產2.86萬億元,大體上全國的村平均每個村是500萬,東部地區的村有近千萬元。這些資產是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30多年前農村實行土地家庭承包,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和吃飯問題。現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既體現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調動個人積極性。這種農村集體經濟運行的新機制,可以更好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第二,這項改革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農民的收入分四個方面,一是家庭的經營性收入,二是打工的工資性收入,三是財產性收入,四是各種轉移性收入。這項改革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集體資產是歸農民集體成員所有,因此農民集體成員是集體經濟的主人。可以說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廣大農民的權益是農村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項改革一個重要的目標設計和追求就是增加農民收入。現在一方面維護農民的財產權利顯得越來越緊迫,另一方面農民的增收或者持續增收越來越困難。所以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實現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權利,有利于拓寬農民的增收新渠道,讓農民共享農村改革的發展成果。一些先行地區,特別是沿海一些地區已經開展這項改革。到2015年底,全國已經有5.8萬個村,4.7萬個村民小組實行這項改革,已經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近 2600億元,2015年當年就分紅了411億元。

第三,這項改革有利于增添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發展農民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合作,有利于激活農村的各類要素的潛力,完善現代農業的經營體系,增添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應該說各地的實踐也有這方面的經驗。比如上海市閔行區梅隴鎮華二村通過改革,集體年收入從2005年改革時的330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8100萬元,年均增長超過9%。再比如廣東省佛山市的南海區,2015年村組78萬名社員股東人均分紅是5172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所以這項改革確實意義重大,而且也被實踐所證明。相信,改革可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經營性資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专区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中国年轻少妇毛茸茸 | 亚洲中文字幕乱碼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伊人a和欧美伊人和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