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9 19:21:25
相比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2016年表現不佳,那么2017年,創業板的投資機會會不會更大些呢?隨著長期資金的入市,2017年投資者是不是可以關注高股息率的大藍籌股呢?增速放緩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在此背景下,并購重組股是否該重點關注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相比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2016年表現不佳,那么2017年,創業板的投資機會會不會更大些呢?隨著長期資金的入市,2017年投資者是不是可以關注高股息率的大藍籌股呢?增速放緩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在此背景下,并購重組股是否該重點關注呢?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旭誠資產總經理經陳赟進行了采訪。
NBD:您怎么預測A股2017年走勢?
陳赟:在穩增長和改革創新政策預期增強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對A股的悲觀預期有所改善。在新常態下,2017年A股市場可能繼續呈現震蕩和結構化行情,變革預期將貫穿全年。隨著養老基金等長期資金的入市,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有望提升,股市的波動性風險有望降低,對2017年A股市場走勢持樂觀態度。
NBD:對創業板擠泡沫怎么看?
陳赟:目前A股創業板的市盈率在58倍左右,創業板過高的市盈率實際上已經透支了未來的股價,創業板“擠泡沫”趨勢難改,但是在創業板“擠泡沫”過程中,并不意味著其就喪失了投資機會和投資價值。創業板作為最具業績彈性和成長預期的板塊,其估值溢價預期要遠比其他板塊更大,創業板對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轉型的作用也不可替代。總體而言,創業板中大市值個股股價彈性逐步減弱,重點關注小市值、公司主業在行業競爭中有獨特優勢的“小而美”企業。
NBD:您怎么看待2017年的并購重組機會?
陳赟:增速放緩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無論宏觀還是微觀,都將出現利益結構的重新調整,國家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產權結構調整,企業自身升級換代,社會資本推動力巨大,并購時代早已開啟。當前市場環境下,并購重組是最好的投資機會。小市值、高控股比例公司重組機會極大,可以投資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的優質資產,等著被并購重組。
另外,現在中國經濟面臨改革和轉型,所以我們也看好轉型類個股,其中,機械類公司可能比較容易轉型,比如它可以往智能識別、軍工、機器等方面轉型。布局潛力行業并購擴張期股價彈性極大,可以提前埋伏于二級市場的小市值股票,等待并購重組機會。
我們認為,上市公司在選擇并購目標公司時,要根據公司自身的發展需要和市場競爭情況,合理選擇并購目標公司和并購方式,根據實際情況,更多進行產業鏈協同效應的并購,這樣才能實現規模經濟,整合行業資源,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和技術水平,才能實現預期的并購績效。
NBD:您眼中2017年的投資機會是怎樣的,投資策略又是怎樣的?
陳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方向,其中,農業方面是種業、種植板塊和生豬板塊。此外,周期性行業包括有色、鋼鐵、銀行保險、工程機械等板塊,可重點關注。2017年國企改革可能加速,因此國企改革會成為一個市場主題投資機會。
精選個股方面,首先是有真實產業鏈整合需求的個股,應更多考慮上市公司所處行業,有真實產業鏈整合需求的上市公司;其次是消費領域,重點在醫藥、TMT、教育、物流、食品飲料、家居等相關領域;第三是周期性領域,重點關注零售、航運、工業品大宗等領域。
對于主題投資領域,重點關注國企改革(尤其是混改)、軍工、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和精準醫療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