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9 17:07:54
2016年以來,全球宏觀經濟與政治格局詭譎多變,商品市場波蕩不安,資本市場異動連連。面對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如何向外界傳達自己的發展定力?中國經濟如何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進行了專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編輯 陳星
2016年以來,全球宏觀經濟與政治格局詭譎多變,商品市場波蕩不安,資本市場異動連連。有的經濟體陷入全面衰退,有的則身陷金融紊亂。與此相對,中國經濟卻在國際經濟形勢空前復雜與國內改革重擔在肩的背景下,做到了穩健發展,前三季度工業產值、就業、消費等關鍵指標保持良好走勢。
面對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如何向外界傳達自己的發展定力?中國經濟如何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進行了專訪。
中國經濟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NBD: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各有哪些不同?
霍建國: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實現6.7%的增幅,同全球經濟相比,堪稱是中高速增長。其中,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規模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長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中國的海外投資及兼并收購持續高速增長,僅前三季度就超過了2015全年的水平。此外,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同沿線國家成功的戰略對接,在基礎設施和通道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包括中國在海外建設的大量的工業園區,多數已進入運營階段,并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NBD: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該如何落子全球經濟棋局?中國經濟的發展,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霍建國: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持續上升,在這種復雜的形勢下,中國保持了政策定力,一方面深入謀劃加快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進程,另一方面正在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發揮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在不斷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中國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中國正在不斷地探索如何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二是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的發展,特別是通過選擇一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一批產業合作園區或工業園區,以此來帶動互利共贏的國際產能合作的發展模式;三是中國部分有競爭力的企業正在積極尋求在歐美市場通過兼并收購來拓展新的合作模式。以上三方面目前正處于積極發展進程中,這一發展模式不僅形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同時其探索的有效的經濟建設發展方式以及國際合作模式都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并做出積極貢獻。
NBD:2017年1月,第47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舉行,年會主題已確定為“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如何看待中國發展的“應勢而為”與“勇于擔當”?
霍建國: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持續上升,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之際,中國明確地表態,堅定地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這一年來的表現不僅樹立了大國風范,同時也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倡導的互利共贏包容發展的理念,正在逐步成為引領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新潮流。
高水平對外開放至關重要
NBD:最近一段時期,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境外投資總量快速增長。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攀升說明了什么?
霍建國:2016年中國的海外投資及兼并收購迅速上升,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這一高增長是受多種因素驅動的,應該說企業通過兼并收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拓展銷售市場,是實現企業參與國際價值鏈競爭的有效途徑,這一發展動機應是目前海外投資的主流。當然也不排除在當前形勢下,由于存在國內外投資回報率的差異,受國外融資成本較低的影響,不少企業也報有短期的投資行為。
中國一方面要繼續積極支持企業走向國際化,另一方面也有必要預防外匯急劇外流的動向。保持政策定力,穩定國內經濟,加強國內實體經濟發展,確保出口的回穩向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下大力氣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來華投資,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NBD:2017年,全球經濟貿易預計仍將低迷難振,我國國內產能過剩以及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突圍?
霍建國:從長遠看,哪個國家能夠率先解決脫實入虛的發展狀況,扎扎實實推進和提升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這些國家才會具備率先復蘇的條件,并能保證其經濟持續走向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了2017年中國將采取有力的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英明的決策,有待于政策進一步的落地,發揮作用。相信中國的實體經濟一旦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穩增長、穩外貿、穩匯率的努力將徹底改變人們的預期,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相信中國經濟一定可以在2017年保持一個良好的增長態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