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9 01:14:02
途牛三季報的公布,引發了業內對其凈利潤持續虧損的擔憂。財報顯示,其2016年三季度凈收入為40億元,同比增長35.7%,凈虧損5.7億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杰 謝欣 每經編輯 羅偉
每經記者 徐杰 謝欣 每經編輯 羅偉
近日,途牛三季報的公布,引發了業內對其凈利潤持續虧損的擔憂。財報顯示,其2016年三季度凈收入為40億元,同比增長35.7%,凈虧損5.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途牛自從2014年5月9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后,至今未能實現盈利。
對于途牛持續的虧損原因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12月27日向途牛發去書面采訪函,隨后途牛官方回復稱:相關問題途牛在前不久十周年發布會及第三季度財報中已披露,可參考官方披露的資料,除此之外,相關內容目前沒有更多信息披露。
營收較快增長但虧損持續
縱觀整個2016年,途牛Q1、Q2和Q3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億元、24億元和40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了62.8%、55.6%和35.7%,從今年環比以及與去年同比看,途牛的營收依然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如果把整個時間線拉長來看,途牛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還是出現了一定的波動。2015年的第三季度途牛凈營收達到30億元(約合4.694億美元) ,為當年峰值,隨后當年第四季度凈營收下滑到19億元(約合2.926億美元),當然第三季度的表現也與每年七八月份暑假期間出行人數增多有關。
不過,相較于營收的增長,持續交出的“虧損”成績單則更令市場側目。
途牛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Q3,途牛凈虧損為5.7億元(合857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為4.337億元,而事實上,虧損對于途牛來說并不是第一次,5.7億元的虧損額也不是虧得最多的一次。在今年第二季度,途牛凈虧損達到了7.7億元(約合1.154億美元)。
盡管途牛今年Q3的虧損比Q2有所緩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途牛自從2014年5月9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后,至今未能實現盈利。
財報數據可見,今年Q1途牛虧損了4.857億元(折合7530萬美元),而在2015年,途牛分季度的虧損分別為2.331億元(折合3760萬美元)、2.462億元(合3970萬美元)、4.337億元(約合6820萬美元)和5.495億元(約合8480萬美元)。
在2014年的二季度,也就是途牛剛登陸納斯達克之時,其凈營收為7.164億元(約合1.155億美元),凈虧損為1.136億元(1830萬美元),在2013年的同期凈虧損為740萬元。而2014年Q3、Q4的凈虧損分別為1.034億元(約合1690萬美元)和1.68億元(合2710萬美元),凈營收分別為13.1億元(約合2.137億美元)和9.287億元(合1.497億美元)。
不難看出,途牛正面臨著持續虧損的問題,而對于持續虧損的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能從途牛獲得正面回應。不過,途牛旅游網CEO于敦德曾在途牛十周年戰略發布會上表示,途牛盈利能力正穩步提升。其在品牌營銷、區域服務網絡、“牛人專線”等產品品牌建設、會員服務等方面的大規模投資,帶來了途牛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
跟團游第一但自助游平淡
途牛曾表示,截至目前,其旅游產品和服務交易額占中國在線休閑度假市場份額的23.1%,位居中國在線休閑度假旅游市場份額第一。“在線休閑旅游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在線機票和酒店,巨大的市場需求是這個行業的機會所在,也是途牛十年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于敦德曾說。
按出行方式劃分,中國在線度假旅游市場可以分為跟團游市場和自助游市場,但是整個行業趨勢正在發生變化。
從途牛三季度的業績構成來看,其中跟團游收入(絕大部分以全額確認)為39億元(合5.774億美元),同期增長33.4%,占總營收97.5%。增長主要源于日韓、中東、非洲和北美等出境目的地旅游收入的增長,自助游的收入(以凈額確認)為6740萬元,其他收入為1.3億元。
這組業績數據亦顯示跟團游業務仍是途牛的主要業績支撐。另據第三方機構易觀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跟團游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67.39億元,預計未來將保持小幅增長,2018年將達到474.6億元。從市場份額來看,2015年途牛在中國在線度假旅游跟團游市場所占份額已達30.8%,以明顯優勢占據市場第一位置。
不過,相比跟團游,途牛自助游的表現則要平淡很多,今年第三季度自助游收入(以凈額確認)為6740萬元(合1010萬美元),較2015年同期僅增長0.6%;自助游出游人次為539872,較2015年同期的369719人次增長46.0%。
實際上,近年來,跟團游正受到自助游帶來挑戰。據參考消息網援引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稱,對中國游客來說,游客對更加個性化的自助游的需求不斷增長。去年國內游客中約有超過九成的人選擇自由行而非跟團游,這個比例還在慢慢增加。
“中國人已經從觀光游進入了休閑游階段。經驗日益豐富的中國游客要求有深度、有個性且能體驗當地人生活的旅游,標準化旅游團已無法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需求。”有旅游行業觀點如是分析。
12月28日,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對于不少有旅游消費能力的消費者、出境游和高端游客來說,依然會青睞跟團游,但從相對數量上看,跟團游的絕對數量不會減少,但自助游的增長是大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