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6 01:18:17
我國的光伏企業也在積極的應對。其中,采用曲線向歐盟輸出光伏產品,避開雙反關稅成為不少光伏企業的對策。近兩年來,天合光能、保利協鑫、晶科能源等眾多企業紛紛在海外建立工廠。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編輯 羅偉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編輯 羅偉
商務部網站12月22日消息稱,12月20日,歐委會發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反補貼日落復審和期中復審調查結果的披露文件,擬繼續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建議將雙反再延長兩年時間。同時,下調MIP價格(光伏最低價格承諾協議)。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公開表示,中方對歐委會擬繼續延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表示失望,呼吁歐盟應盡快徹底終止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使光伏市場恢復到正常狀態,真正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在業內人士看來,歐盟的決定最終很有可能得以實施,光伏企業和政府要一起應對,采取有效措施。
雙反措施擬被延長兩年
對于歐盟的行為,王賀軍表示,中方對歐委會擬繼續延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表示失望。光伏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產品,其快速應用與發展對各國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歐盟繼續采取措施,既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也不利于歐盟的長遠利益,還有損于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他強調,歐盟應盡快徹底終止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使光伏市場恢復到正常狀態,真正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據外媒Pv magazine報道,目前歐盟成員國尚未批準歐委會的建議,提議文件已被送至各成員國進行審查。2017年1月6日,歐委會將邀請成員國對該提議發表意見,最終決議定于明年3月。
除了擬延長對我國光伏雙反的時間,歐盟還決定下調MIP價格。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對外透露,2017年1月1日起,光伏組件的MIP從0.56歐元/瓦,降至0.46歐元/瓦,太陽能電池的MIP從0.28歐元/瓦降至0.23歐元/瓦。
歐盟雖然采用MIP價格協議,取代雙反措施,但是由于MIP價格協議中多項規定對中國光伏企業極不平等,使得中國輸出到歐盟的光伏產品,并不具備任何優勢,導致多家中國光伏自動退出該協議。
據記者統計,從MIP價格協議實施以來,包括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多達22家光伏企業主動或者被動的退出了該協議,這就意味著對歐盟輸出光伏產品要被征收雙反關稅。
“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將人為地提高價格,歐洲的太陽能市場會陷于停滯,70%到80%在歐洲生產的太陽能模板價格將大幅上升,利潤和需求將相應下降。同時將嚴重阻礙歐盟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還會讓歐盟整個太陽能電池價值鏈受損。”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決定繼續延遲對我國光伏雙反的時間,也遭到了歐盟光伏企業的質疑。根據Pv magazine報道顯示,SolarPower歐洲總裁奧利弗·謝弗表示,委員會關于將雙反延長兩年的建議是錯誤的決定,強調該組織將尋求歐盟成員國糾正報告的一些不準確之處。
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對記者表示,任何人為設置貿易壁壘干預市場的方式都不利于光伏行業發展,最終受傷的還是企業和消費者。
光伏企業應積極應對
光伏雙反確實影響了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來自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市場已從2011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峰值的22.4GW下滑到2015年的8GW。2015年,價格承諾口徑內,我國對歐盟出口3.46GW,金額17.85億歐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可以呼吁政府和主要龍頭企業抗爭,歐盟對中國光伏也是價格承諾限制,設定了很尷尬的0.56歐元的價格限制,中國之外的光伏產品低于這個價格線之下出售還有利潤,而中國企業不能低于這個價位,價格承諾后出口歐盟直線下降。另外這幾年來組件價格一路走低,而限價調整很慢,中國企業這兩年基本出不了。”
我國的光伏企業也在積極的應對。其中,采用曲線向歐盟輸出光伏產品,避開雙反關稅成為不少光伏企業的對策。“近兩年來,包括天合光能、保利協鑫、晶科能源等眾多光伏企業紛紛開始在海外建立工廠,特別是東南亞,除了占領這些市場之外,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國家向歐盟輸出光伏產品,從而規避歐盟的雙反。”趙玉文說道。
除了海外建廠之外,國內市場的崛起,也使得我國光伏企業不像前幾年那樣嚴重依賴歐盟市場。國家發改委日前對外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到2020年底,全國太陽能發電并網裝機確保實現1.1億千瓦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規劃明確了光伏產業的發展目標,無疑是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了巨大市場,發掘好國內市場,也可有效擺脫對歐盟市場的依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