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3 00:49:56
12月2日,深交所對*ST恒立下發問詢函,對資產出售事項要求公司解釋長沙豐澤是否具有房地產開發能力,以及長沙豐澤實控人譚迪凡的主要收入來源、支付該筆交易款的資產來源等。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羅偉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羅偉
日前,跨界在線教育重組方案再次夭折的*ST恒立(000622,SZ)“被迫”出售資產力求保殼,擬作價2.33億元將全資子公司岳陽恒通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恒通實業)80%股權出售給長沙豐澤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豐澤),恒通實業主要資產為位于岳陽市青年中路9號的一宗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資料顯示,長沙豐澤2016年11月2日成立,注冊資本僅100萬元,這樣的受讓方背景使得*ST恒立資產出售添上迷霧。深交所日前也發函問詢*ST恒立,要求披露長沙豐澤支付交易價款的資金來源,是否來自公司董監高或股東等。12月12日,*ST恒立回復深交所稱,長沙豐澤是為承接公司出售資產專門設立,其具備履約能力。長沙豐澤分5期支付交易款,不過據*ST恒立披露,前2期1.2億元交易款資金不少源于對外借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公司此次出售核心土地資產大概率得以保殼,但公司的主營業務現狀仍然堪憂。“產品多樣化這塊有考慮往新能源方面發展,但是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安排。要拓展新的業務,首先得把殼保住了才能往下一步走。”*ST恒立董秘辦工作人員李小姐表示。
前2期支付資金多來自借款
12月2日,深交所對*ST恒立下發問詢函,對資產出售事項要求公司解釋長沙豐澤是否具有房地產開發能力,以及長沙豐澤實控人譚迪凡的主要收入來源、支付該筆交易款的資產來源等。
記者注意到,工商資料顯示,長沙豐澤剛剛成立,注冊資金僅100萬元。*ST恒立12月12日回復深交所稱,長沙豐澤系譚迪凡為承接本次交易取得的恒通實業80%的股權之目的專門出資設立。
根據雙方此前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長沙豐澤將分5期付清2.33億元交易款。目前第一期5000萬元保證金已經支付,第二期7000萬元將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后支付,上述兩期共1.2億元在今年內完成支付,剩余3期將在2017年7月份前完成支付。
*ST恒立回復深交所稱,長沙豐澤委托博士房產向恒立實業支付的一期5000萬元交易保證金的資金來源包括:向湖南方圓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圓設計”)借款2050萬元;向博士房產拆借資金500萬元;譚迪凡先生自有資金2450萬元。據了解,方圓設計是長沙豐澤的關聯公司,譚迪凡持股35%并擔任董事長職務。
*ST恒立透露,第二期7000萬元款項預在12月中下旬支付,主要資金來源于譚迪凡的自有資金、收回的對外借款等。同時,為了進一步保障能按時支付恒立實業的股權轉讓款,譚迪凡于12月7日分別與方圓設計、自然人李某、自然人晏某簽訂借款協議,擬分別向方圓設計、自然人李某、自然人晏某借款2700萬元、2000萬元和2300萬元。也就是說,前兩期款項資金來源不少或來自外借款。
另外,第三、四、五期轉讓價款的資金來源主要為長沙豐澤關聯企業湖南博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擬回收“陽光錦城項目”投資收益;譚迪凡擬對外轉讓其所實際控制的某房地產開發公司部分股權;譚迪凡繼續向其債務人回收欠款。
此外,長沙豐澤和譚迪凡還對本次交易提供了補充擔保,抵押物為瓊海財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瓊海財源)位于瓊海市的兩宗土地,上述兩宗土地當前的市價不低于1.2億元。譚迪凡控制的湖南先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今年4月出資1400萬元成為瓊海財源股東。
車用空調主營現狀堪憂
*ST恒立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已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在重組失敗下,公司決定出售核心土地資產求保殼。*ST恒立董秘辦工作人員李小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處置恒通實業80%的股權將增加合并財務報表的凈利潤6553.58萬元,加入2016年當期權益。
*ST恒立2014年成立恒通實業是計劃跨界房地產商業開發。不過,截至目前,恒通實業未實質運行。對此,李小姐告訴記者,恒通實業之前做了土地變性,從工業用地轉成商業用地,一些既有的廠房需要進行逐步的搬遷。而在資產出售之前,搬遷工作仍在進行,“很多住戶,你讓他們短時間去撤走可能有一定難度,所以才一直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房地產開發。”
但出售核心資產后的*ST恒立,其主營業務狀況也堪憂。*ST恒立半年報顯示,公司車用空調的毛利率僅剩2.52%,從銷售區域而言,個別地區的產品毛利率已經跌為負數。
*ST恒立對此解釋稱,2015年汽車行業進入調整期,汽車銷量開始主要集中在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銷量減少。公司2015年在合資的汽車廠家的配套也因為車型的停產而減少了大量的訂單。
*ST恒立也坦承,由于在長期的暫停上市期間,未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公司的部分設備和技術未及時更新,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不占優勢,在行業內上市公司早已瘋搶進入新能源汽車空調領域的同時,*ST恒立產品多元化一直未能推進。“多樣化這塊,有考慮往新能源方面發展,但是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安排。壓力肯定會有,但我們還是繼續發展做大這塊業務。”李小姐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