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8 13:36:35
圍繞本屆網絡視聽大會“洞見新視聽 共享新空間”這一主題,聶辰席表示,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互聯網發展格局,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在新技術新應用的強力推動下,視聽化正在成為互聯網傳播的一個重要演進趨勢,視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視聽媒體發展前景廣闊。”
每經編輯|丁舟洋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文
每經實習編輯 溫夢華
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國家版權局局長聶辰席,作為一位計算機工程師出身的“信息達人”,擁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讓他對媒體產業轉型有更多的敏感。在今天(12月8日)的“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聶辰席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馬也/攝影)
圍繞本屆網絡視聽大會“洞見新視聽 共享新空間”這一主題,聶辰席表示,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互聯網發展格局,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在新技術新應用的強力推動下,視聽化正在成為互聯網傳播的一個重要演進趨勢,視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視聽媒體發展前景廣闊。”
就如何“洞見”新視聽,聶辰席表示:
“第一,深刻洞察網絡視聽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發展的新動向深刻影響著網絡視聽行業的新走向。當前,互聯網發展迭代頻繁,與之相關的新技術新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術都會在網絡視聽領域轉化為新生產力,網絡視聽必將借助技術進步不斷創新、升級、飛躍,把網民憧憬的一個又一個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第二,深刻洞察網絡視聽的強勁需求。”
聶辰席指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視聽已經成為我國網民消費的主要形態之一,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14億,占網民總數的70%以上;另有相關數據顯示,互聯網消費類流量的70%來自網絡視頻,而且仍在保持穩步增長。數據還顯示,在娛樂類網絡業務中,網絡視頻用戶數量已經超過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游戲,躍居首位。以網絡劇、網絡電影為代表的網絡原創視聽節目創作生產高速增長,也印證了網絡視聽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2015年,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達805部、12000多集,比2014年增長了7倍多;今年截至11月底,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已達4430部16938集、微電影(網絡電影)4672部、網絡動畫片183部、網絡紀錄片148部、網絡欄目1515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強勁的市場需求,為網絡視聽不斷發展壯大提供了不竭動能。
“第三,深刻洞察網絡視聽的廣泛影響。”
聶辰席表示。“作為一種新生傳播力量,網絡視聽是影響我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重要因素,正在激發傳統媒體行業的全方位變革,驅動傳統媒體加速融合發展。同時,作為一種迅猛發展的產業新形態,網絡視聽成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平臺,成為聚集新動能、培育新經濟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2015年網絡視聽產業營收規模達531.5億元,比2014年增長36.8%;有市場調查機構統計,今年前8個月視聽網站僅廣告收入就達321.8億元,比2015年全年增長41%。全社會參與網絡文化建設的熱情不斷高漲,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成為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的創作生產主體。
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隨著網絡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網絡視聽面臨難得發展機遇。”聶辰席表示。他提出了以下四個要求:
第一,堅持內容為王,努力打造優質網絡視聽作品。網絡視聽的繁榮,歸根到底要靠高品質的內容產品影響人、感染人、吸引人,必須講質量、重品質。
第二,要堅持導向為魂,努力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視聽空間。愛護網絡精神家園,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是全社會的共同的責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包括互聯網視聽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都應當擔負的使命。
近年來,政府主管部門在凈化網絡空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從市場準入、內容要求、日常監管、行業自律等方面全方位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堅決清理網上有害不良節目和盜版節目,大力整治違法違規網站和非法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產品、移動互聯網客戶端軟件節目平臺,網絡視聽傳播秩序得到明顯規范。
但是,一些網站對節目把關不嚴,傳播違規內容、低俗內容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要繼續加大管理力度,按照網上網下導向管理“一個標準、一把尺子”的要求,綜合運用思想引導、制度規范、技術手段、法律保障等措施,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對傳播淫穢色情、無節操無底線內容的,對利用網絡視聽進行違法犯罪和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一定從嚴管理、依法打擊,決不手軟。
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確保導向正確、網絡清朗,從根本上說還要靠網絡視聽從業機構的自覺自律。辦視聽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做節目的不能一味靠噱頭吸引受眾,堅決‘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聶辰席說。
一家網站、一家制作機構的美譽度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良好的網絡空間是大家齊心協力、久久為功構筑起來的。視聽網站、節目制作機構和網絡視聽從業者都要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
第三,堅持創新為要,永葆網絡視聽生機活力。網絡視聽業要勇做創新的弄潮兒,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在提高內容原創力上下功夫,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在智慧融媒體上求突破,在網絡視聽智慧功能上求創新,為廣大網民帶來更精致、更精細、更精彩的視聽新體驗。“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原創內容、原創模式,也希望有更多的原創技術,重視關鍵技術和標準研發,形成更多支撐行業發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聶辰席說。
“臺網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是廣播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他表示,“目前,中央和省級電視臺基本上開辦了網絡廣播電視臺。但面對網絡環境下傳媒領域的深刻變革,融合發展的力度還要再大一些、步子還要再快一些。”
廣播電視媒體和視聽新媒體的強強聯合、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廣播電視媒體具有內容制作優勢,視聽新媒體具有傳播經營優勢,二者要通過功能融合、流程再造,推動內容創新、傳輸覆蓋、渠道拓展、平臺運營、組織重構、信息安全等各個環節的協同演進,實現“用戶可選擇、受眾能互動,大屏帶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聯受眾”,不斷豐富拓展網絡視聽新空間,構建網絡視聽新生態。
第四,要堅持安全為本,共同推進依法治網管網。網絡視聽業務的開發,必須把安全作為前提,建好“剎車”,筑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后門”,切實保障導向安全、數據安全、技術安全、渠道安全、應用安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