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7 23:46:13
由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的上海票據交易所將于12月8日上線。票交所系統上線運行是票據市場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件,標志著票據市場進入了電子化發展新時代,將深刻影響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管理模式。從商業銀行的視角看,票交所對銀行票據業務的經營模式等五個方面都將產生顯著影響。
每經編輯 李明昌
李明昌
由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的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將于12月8日上線,票交所系統一期試點機構共43家,包括35家商業銀行、2家財務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3家基金公司。票交所系統上線運行是票據市場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件,標志著票據市場進入了電子化發展新時代,將深刻影響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管理模式。
近年來,電子票據業務發展迅速,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16年上半年,電子票據承兌金額和交易金額(貼現+轉貼現)在全部票據承兌和交易金額中的占比分別為41%和52%,其中交易金額占比已經超過了一半。
9月初,人民銀行發布224號文(即《關于規范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強力推動電票業務發展,商業銀行借此機會紛紛加快推廣電子票據,按照央行新規的要求,取消對電票貼現環節的貿易背景審查,主動營銷企業客戶簽發電子票據,鼓勵和引導企業收受和轉讓電子票據。未來取消紙票貼現環節貿易背景審查和票據承兌環節貿易背景審查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融資性票據將從灰色地帶走向合法化。
隨著電子票據的快速發展、融資性票據的合法化和票交所紙票電子化運作,低效率、高成本、多風險的紙質票據將逐步退出票據市場,電子票據的市場占比在未來兩年內將提升至80%甚至90%以上。
拆除票據與其他金融市場藩籬
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票交所具有合法權威的地位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助于強化票據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支持和推進票據市場向公開規范統一的市場發展,尤其是在近期票據市場風險集中暴露、大案要案頻發的背景下,更加凸顯票交所成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能夠優化央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強化票據市場作為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橋梁作用。再貼現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對發揮定向調控尤其是支持“三農”、小微企業融資具有相對優勢,下一步央行參與票交所交易后,將有助于疏通并擴大再貼現政策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渠道與平臺,靈活快速地實施貨幣政策。
二是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票交所優化了票據流通領域的機制,可以顯著提高票據交易流轉的效率,有效防范業務風險特別是案件頻發的紙票風險。
三是票交所將成為票據市場的中心,有助于拓展市場廣度和深度。票交所允許證券、基金、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法人投資產品加入,有利于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結構;進一步豐富票據交易類型,擴大產品創新的范圍,拆除了票據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之間的藩籬,徹底打通票據資產和其他資金的流通渠道,未來整個票據市場的資金需求和供給都會顯著增加。
電子化可打破時間地域限制
從商業銀行的視角看,票交所對銀行票據業務的經營模式、交易模式、盈利模式、風控模式和產品創新都將產生顯著的影響。
一是對經營模式的影響。前中后臺集中和流程一體化將成為未來的票據業務發展趨勢。票交所制度下,票據貼現后的主要業務環節全部在票交所系統上操作。由于轉貼現環節不再需要人工送票、驗票、保管、托收等工作,前中后臺集中運作非常必要,為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的一體化經營管理創造了條件。商業銀行將承兌、貼現、轉貼現、再貼現等環節集中到一個票據專營部門管理,統籌考慮承兌手續費、保證金、貼現利率和交易價差,有利于提升票據業務的綜合回報水平,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
此外,紙票電子化發展打破了原來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交易效率的大幅提升減少了對業務人員的需求,因此分散下沉式經營的必要性大大降低,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推行專營、集中的票據業務體制,逐步將票據交易的權限向上級行和法人層級集中,以充分發揮集約化經營的成本優勢以及總部機構的決策優勢和規模優勢,提升在票據交易中議價定價能力。
二是對交易模式的影響。首先,是交易集中化。隨著全部金融機構接入票交所系統,原來的線下交易轉到線上,交易主體、監管主體、交易資金、票據信息等交匯于票交所系統,票據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集中程度。其次是流程電子化。過渡期后,票據的承兌、保證、質押、貼現、交易(轉貼現買賣斷和回購)、投資及清算等都將在票交所平臺上操作,全流程實現電子化,且部分業務環節由系統自動觸發;再次,是交易專業化。交易集中化和流程電子化將改變傳統交易過程中的詢價、議價、送票、驗票、保管、托收等方式,原來的客戶經理轉為票據市場交易員,在票交所客戶端或直連系統進行對話報價、報價修改、成交確認等操作,類似債券交易模式,這將對交易員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新的交易模式要求交易員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市場趨勢,抓住稍縱即逝的交易機會,因此需要建立專業的交易團隊和研究團隊,構建投研一體的交易機制,研究員著力加強對市場發展趨勢的研判,交易員重點強化對交易盤面的分析掌控,加強研究成果與交易策略的融合應用。
三是對風控模式的影響。票交所運行后,操作方面盡管面臨新的風險因子,但流程電子化、系統自動化將顯著減少整體操作風險,票據業務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頻繁交易引發的市場風險和主體多元化帶來的信用風險。商業銀行要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新環境下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進行有效識別、科學計量、實時監測,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和風險緩釋機制。
對于交易端的利率風險,可借鑒債券市場較成熟的風控管理思路,比如綜合運用杠桿率、止損平倉、偏離度、久期、凸度、風險價值(VaR)等風險計量監測工具,建立資產估值模型和盯市制度,逐步構建完善量化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票據利率互換交易,鎖定遠期的利率波動,緩釋利率風險;對于客戶端,要對不同的承兌行、承兌企業進行科學定價,并對其信用狀況及時監測,逐步建立集中度監測和黑名單制度;創新開展信用互換交易,將信用風險從傳統票據交易中分離,轉移和防范各類信用主體風險。
由于風險管理重點和方法均發生變化,對風險管理崗位人員的精細化、量化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票交所提供的實時全面的數據和信息為風險量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利于票據市場監管透明
四是對盈利模式的影響。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傳統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持有到期獲得利息收入,通常是資金和規模大行;二是快速交易或錯配賺取價差收益,比如活躍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三是為他行的票據交易提供服務。
票交所運行后,票據業務的盈利模式將會隨著經營模式、交易模式、風控模式的改變而變化。從交易端看,將更加依賴交易和投資,主動經營市場風險獲利,比如開展錯配和杠桿交易等。由于票據市場的資金供給和需求都隨著主體多元化發展而增多,成交量對票據利率波動的影響比以往要小,產生時點波動的頻率會降低,如果能夠準確判斷利率上行或下行的大趨勢,踏準交易節奏,錯配和杠桿交易模式的操作空間會比較大;從客戶端看,更加突出對承兌和貼現環節的綜合定價,通過經營信用風險獲利,比如通過開展授信企業商票保貼,買方付息、協議付息貼現,承兌手續費與企業信用狀況、保證金存款掛鉤,提高本行承兌票據的回貼率等方式,獲得一二級市場間流轉的綜合收益。
五是對產品創新的影響。以往票據市場上的很多產品和交易模式的創新大多是為了消減信貸規模、減少風險資產計提等規避監管的偽創新。票交所成立后,產品創新和交易更加透明化、公開化,更加符合監管要求和市場趨勢,有助于緩解創新與監管的矛盾。票交所平臺擴大參與者及逐步增加交易品種,提供了很好的創新機會。
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票交所,是基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長遠謀劃,是加強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票交所未來將發展為票據市場的交易中心、創新中心和政研中心,有助于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的創新轉型和票據市場的透明監管。隨著票交所運行成熟,票據市場將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期。
(作者為招商銀行票據業務部副總經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