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30 17:14:40
“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就像一場馬拉松,42公里。現在市場的領先者剛跑了2公里,后面還有40公里,還有很多機會。”百度總裁張亞勤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組成的“ABC”將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
每經編輯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今日(11月30日)2016百度云智峰會(ABCSummit)上,百度云推出了其人工智能平臺——“天智”。據了解,天智底層為百度云計算,由感知平臺、機器學習平臺和深度學習平臺三部分組成。同時,該峰會以ABCSummit為名,三個字母分別代表AI、BigData和CloudComputing。
“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就像一場馬拉松,42公里。現在市場的領先者剛跑了2公里,后面還有40公里,還有很多機會。”百度總裁張亞勤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組成的“ABC”將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科技公司如亞馬遜、微軟、Google和BAT等目前都在加大對云計算業務的布局力度,想讓云計算成為新增長引擎。
百度發力卡位云計算
公開資料顯示,10月11日,百度對旗下云計算品牌進行升級,整合旗下云計算產品架構和服務能力,面向個人的云服務回歸“百度網盤”的產品名稱;原面向企業的“百度開放云”則正式啟用“百度云”品牌。
“云計算這個概念提出可能有20多年,亞馬遜、微軟、Google研發云計算平臺10年了。十年來,從一個名詞概念,到質疑可行性、商業模式,到一個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的產業,云計算服務的發展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張亞勤認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組成的“ABC”將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
今日,百度云發布了其人工智能平臺——“天智”,這也是繼今年7月推出“天算”、“天像”和“天工”三大平臺后,百度云發布的第四大平臺級解決方案。至此,百度云實現了人工智能、智能大數據、智能多媒體和智能物聯網的智能平臺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公司正越發重視云計算,BAT和網易、華為、京東等都有涉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今年二季度是阿里首次按業務矩陣形式呈現業績,其中阿里來自云計算業務的收入為12.43億元,同比增長156%,已連續五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7月的騰訊“云+未來”峰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提出,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云的方式體現,包括一些很熱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等,后臺的核心一定都需要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因此,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云服務。
市場規模有望破3000億美元
市場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已達1750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達2030億美元,而2019年有望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120億美元。
今日,Intel全球副總裁KitHoChee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企業不管大還是小,都在精心地編排管理哪些負載要上云,哪些則在本地,同時要拓展新的服務,開拓收入來源。在無處不在的傳感器、邊緣物聯網、車聯網的推動下,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都發生了數據爆炸,每天創造出數以TB計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得到存儲、過濾和分析,IT部門要求云服務提供可擴展的技術。到2020年,預計一個人每天要產生1.5GB的數據。通過圍繞虛擬化技術進行優化和加速,可以實現系統資源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數據中心運營的高效化。
與此同時,價格也是能否吸引用戶的因素之一。今年下半年,阿里云、騰訊云都曾降價。
“價格戰還是為了占據先發優勢,至于說能否借此迅速爆發倒未必,但反映出這是趨勢性所在,所以先要‘占地’,以低價先圈住用戶。當你的數據已經都在云上了,比如去遷移數據都是一種門檻或障礙的時候,它(平臺)就可能會抬高價格,實際上就是這么一個路。”IT獨立評論員孫永杰近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巨頭云集后已現價格戰,思路都是先圈地。目前來看,微軟和亞馬遜等還是以全球市場為主,中國的BAT更多還是立足在國內,服務于國內的企業級用戶。
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則認為,云計算的發展還處在一個不斷探索的周期,技術的演進剛剛開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