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0 17:30:09
11月10日,銀監會發布了2016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6%,比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11月10日,銀監會發布2016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3290億元,同比增長2.83%。不過,三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08%,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4.58%,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銀行業利潤增長繼續趨緩的背景之下,商業銀行的不良在上升。
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939億元,較上季末增加56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6%,比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早前曾發文分析指出,具體到中國銀行業,雖然不良貸款水平有所上升,但中國銀行業可用于抵補風險的撥備、資本和利潤明顯增長,只要經濟不出現斷崖式下滑,信貸風險就可控,由不良貸款上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并不大。
數據還顯示,2016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6221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3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5.52%,較上季末下降0.44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09%,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
王兆星亦強調,一方面,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在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和處置僵尸企業過程中,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未納入不良的那部分逾期貸款)有可能劣變為不良貸款。對于關注類貸款,銀行應做好風險緩釋,通過積極干預化解其風險。另一方面,對于已形成的不良貸款,銀行需要采取保全處置等措施以降低信貸風險損失,這是銀行化解信用風險最重要、最常用的方式,完全符合監管規制,也是國際銀行業的常規實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