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4 17:02:56
據統計,2016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經理離職人數達50位,環比增長31.5%,創今年以來新高,共涉及40家公募公司。從公開信息來看,其中的大部分人均未向外界透露離職去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新增備案私募機構共1579家,其中16家為公募派出身。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據格上理財統計,2016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經理離職人數達50位,環比增長31.5%,創今年以來新高,共涉及40家公募公司。
公募基金經理三季度離職創今年新高
從公開信息來看,其中的大部分人均未向外界透露離職去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新增備案私募機構共1579家,其中16家為公募派出身,其中證券類私募有12家,股權類私募4家,其創始人不僅包括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還包括多位基金公司高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新增備案私募機構共1579家,其中16家為公募派出身,其中證券類私募有12家,股權類私募4家,其創始人不僅包括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還包括多位基金公司高管。
對此格上理財研究員楊曉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公募基金經理在三季度離職創今年新高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的,主要是制度原因,目前公募基金的業務中心向非公募業務發展,比如說專戶業務等,這些業務受到的限制較少,業績也能夠做的較好,所以在激勵制度、薪資等方面有所區別。目前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在公司的整個比重也較大,就是公募業務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實際上從數據也得到佐證,截至2016年9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8.83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17.39萬億元,基金公司的專戶規模是公募基金的2倍。
此外近日披露完畢的公募基金三季報數據顯示,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到8.4萬億元,較二季度增長了5980.18億元,其中債券基金成為規模增長主力,單季度規模增長約3000億元,占據半壁江山。此外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來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2.90%、-7.68%;另據天相投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公募基金產品今年三季度本期利潤為883.27億元,貨幣市場基金仍是盈利冠軍,三季度共獲得295.9億元的利潤,而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本期利潤分別為185.5億元和120.57億元。在震蕩市或者熊市中,風險較低、收益相對穩定的債市型基金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
16家“公募派”私募成功備案
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三季度新增備案私募機構共1579家,其中16家為公募派出身,在這16家新備案的私募機構中,證券類私募機構有12家,股權類私募機構4家。其創始人不僅包括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還包括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如原建信基金投資部副總經理李建平、原上投摩根投資經理鄭璞、原國金基金特定資產部華南區副總經理鄒煥、原天弘創新資產管理部總經理伏淘等。不過截至目前,這些新增備案的“公募派”私募旗下均未有產品完成備案。
還有尚鵬岳成功備案觀合資產,其先后在漢唐證券研究所、銀河基金、富國基金擔任過策略分析師、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等職務。尚鵬岳公募期間曾管理過4只公開產品,其中富國天合穩健優選混合在其管理期間累計收益率達193.33%,年化收益率達27.65%。尚鵬岳已于今年5月成立浙江觀合資產,并于8月底在協會完成備案,不過目前旗下尚無產品備案;除此之外,債券基金經理也出現了離職“奔私”的情形。去年7月10日,興業全球基金旗下基金經理毛水榮離職并于今年2月24日成立了上海琳靈資產。
楊曉晴告訴《每日經濟》記者,公募基金在投資范圍方面和私募相比有所區別,公募基金經理在倉位、投資標的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募基金經理的能力的發揮。而私募在這方面則寬松的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