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10-31 10:23:20
去年以來,美元兌換人民幣變動幅度約為1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逼近6.8關口,創近6年新低。匯率市場的變動,對涉及跨境貿易、持有外債的中資企業影響深遠。對此,有關銀行推出相應策略與服務,以幫助企業應對“匯利”雙煞。
去年以來,美元兌換人民幣變動幅度約為1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逼近6.8關口,創近6年新低。
面對匯率市場變動,中資企業,尤其是涉及跨境貿易、持有外債的中資企業感受最深——因為沒有提前鎖定匯兌利率,2015年980家上市公司共產生匯兌損失487億元。
還有更加活生生的例子——中資企業在大規模提前還外債,數據顯示:2015年底我國企業外債總額6498億美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這個數字為6173億美元。據招行測算,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每上升10個基點,我國企業外債利息增加約6億美元。
“匯利”雙煞 吞噬企業利潤
匯率波動對企業盈虧的影響,最直接的一項是匯兌損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幅度,幾乎和企業在匯兌損益上的幅度呈正相關。
根據上市公司數據顯示,980家上市公司去年匯兌損失高達487億元,其中航空業和房地產業是兩大重災區,分別損失179億元及119億元。而在人民幣小幅波動的2014年,同樣是980家上市公司,匯兌損失只有37億元,航空和房地產業加起來也只有23.5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同樣與匯率一起影響企業經營成本的,還有利率。同樣的,利率波動與外幣債務(此處主要指美元債務)的提前贖回高度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美元債提前贖回的總量為2600萬美元;而2015年到現在,提前贖回的美元債總額已經高達20億美元。
這產生了什么后果?截至2015年末,我國企業的外債總額頭寸是6498億美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我國企業的外債總額頭寸為6173億美元。減少的325億美元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中資企業普遍正在提前償債,因為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已經從2015年初的0.25478上升至本月的0.87711,持有外債的企業付息成本上升得太過厲害,以至于企業不得不提前結清債務來“自保”。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資企業做海外并購、私有化、海外投資等資本項下超大金額跨境交易業務,以及做貿易項下的進口付款、出口收貨業務……都會面臨如何解決期限錯配、如何鎖定某檔最優匯率和匯兌時點、如何控制換匯成本、如何減少利息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匯率與利率波動的影響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匯率市場化的推進,人民幣結束單邊升值趨勢,邁入雙向波動。2014年~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波動率顯著增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兌美元似乎還會繼續走貶。支撐的核心理由有兩個:一是由于英鎊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走貶的主因,美元指數快速走強,人民幣被拖累走弱;二是美聯儲加息升溫,在年內再次加息應是大概率事件。但需要厘清的是,除了人民幣,歐元、英鎊等發達國家貨幣以及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也呈現了貶值走勢,人民幣仍然算是除美元之外的“相對強勢”貨幣。
匯率的波動幅度加大伴隨著利率加快上行:從去年8月到今年10月,3個月libor從0.30%跳漲至了0.88%。
另外一個國際因素不容忽略:今年12月意大利將舉行憲法改革公投,意大利政局存在變數,如果意大利發生政治動亂,將會進一步動搖歐元信心。有觀察人士稱,德意志銀行危機在削弱歐元,歐元和英鎊的輪番下跌短期內仍將進一步推高美元,并拖累人民幣。
如何減少匯兌損失?
所謂匯兌損益,是指在未來進行交割的一個時點,當時的匯率相對此前交易達成的匯率,出現差值帶來的利潤損失。要規避這種損益需要足夠的專業判斷,要么調整交割時點,要么調整交割價格。
對此,業內人士解釋,這也是避險工具的基本邏輯。幫客戶即時價格即時交割,用即期;幫客戶把交割時點調整到未來某個時點,用遠期;客戶要在不同交割時點同時買入賣出,用掉期;客戶要在買賣中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就是期權。
據了解,銀行的金融市場部,就是要針對企業避險對沖、投資保值、同業代理的不同需求,推出相應策略及服務。招行就推出了名為“招銀避險”的服務架構,囊括期限靈活、金額可變、收益限定、利率鎖定各類型共20余款產品,為有大量本外幣負債的(外貿、航空、石化)、以及正進行跨境資本運作(跨境并購、海外私有化)的公司設計符合客戶財務規劃的匯率避險工具和債務保值方案。而該產品架構的后臺,是由資深分析師、一線交易員、產品專家和風控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
據介紹,以規模快速擴張的人民幣期權市場為例,招行去年以1180億美元交易量再度排名全市場第一,占據全市場1/3的份額;今年招行仍保持近50%的交易量增長率。在人民幣利率掉期市場,招行也是市場上最活躍的交易機構之一。
招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戴志英表示,利率和匯率市場化進程,絕不是一個干巴巴的詞匯,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對企業日常經營的沖擊。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企業應該逐步建立規范的匯率管理制度:一是堅持實需原則(基于自身實際的進出口和外幣負債敞口進行匯率管理,不宜采取脫離自身需求規模的高杠桿策略);二是分批鎖定匯率。鎖匯期限首選流動性好的一年期以內品種。對于長期的匯率風險敞口管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本吻合匯率敞口期限,另一種是選擇先鎖匯一年期,然后到期后再展期。
鏈接
資本項下95億美元 中概股回歸的鎖匯
一家主營網絡安全的知名互聯網企業,選擇從紐交所退市回歸A股。買方財團設立SPV公司作為收購主體,現金+銀團貸款形式收購該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當時的交易作價創下紀錄,高達95億美元。招行在其中,牽頭了34億美元的銀團貸款。這樁私有化退市,涉及的交易節點眾多且數額巨大,鎖匯價格、鎖匯時點的不確定性,都存在增加交易成本的風險。
如何抓住鎖匯時機,進行匯率鎖定、期限任意調整,就成了關鍵。招行的團隊很好地完成了該使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