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國際首頁

每經網首頁 > 國際首頁 > 正文

如果沒有這條海峽,英國“脫歐”或許無從談起

新華社 2016-10-31 10:02:12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人將不再有意無意以島國身份為出發點思考問題,獨特的盎格魯撒克遜安全觀與利益觀不會產生。那樣,英國對歐陸將不再“光榮孤立”、追求“歐洲均勢”,它很可能是歐共體創始國之一,不會再因為“疑歐”始終和歐盟若即若離,今天一團亂麻的英國“脫歐”更無從談起。

公元前55年,羅馬大將凱撒揮師西進,想要征服英吉利海峽那頭的英國。那時,45歲的凱撒行將奪取高盧(今法國),心高氣傲。征服仍處于鐵器時代的英國,將讓他成為第一個完成這一壯舉的羅馬人。

但英吉利海峽上的天氣詭異善變,風暴與潮汐讓戰艦上的凱撒和他的兩個軍團苦不堪言。當他們費盡艱辛在多佛港登陸時,不列顛人早已在百米高的白色崖壁上等候,并隨即對羅馬人展開猛攻。“無敵之神”凱撒征服英國的夢想破滅。

  兩千年來,刀砍斧剁一般的多佛白崖靜靜矗立在英吉利海峽邊。它綿延數公里,像警覺的哨兵,注視著對岸歐陸的一舉一動;又像忠誠的朋友,迎候前往歐陸戰場的英軍士兵凱旋,看見白崖也就回到了家。

  來英國旅行的人或許不該著急去看大本鐘或是大英博物館。他們應該先登上白崖,看看英國與歐陸的分界。這里是英國的盡頭,也是英國的大門。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里,瞎眼的葛羅斯特在這里看到的是“峭拔的絕頂俯瞰著幽深的海水”,這里是已知與未知的分界。

  柯南·道爾在這里看到的是詭異與險惡。在他的筆下,歸隱鄉間的福爾摩斯就住在這個“海岸都是白堊的峭壁,只有一條小徑能通到海邊”的地方,并在這里破解了奇案。

  英王查理二世在這里看到的是血腥的復仇。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二世在白崖登陸。隨后,他在法國的支持下恢復了被推翻的君主制,并將“弒君者”克倫威爾及其支持者的尸體從墳墓里拉出來,砍下頭顱,游街示眾。

  英國藝術家帕克在這里看到了靈感。1992年,他將一個鍍鎳的錫茶壺從白崖上扔下去,這個殘破的茶壺于是成了藝術品,入藏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

  站在白崖上,能看到的是深綠的海水和平靜的海面。如果天氣好,英吉利海峽那頭的法國加來就若隱若現。海峽最窄處只有30多公里,白崖所在的多佛就是英國離歐洲大陸最近的地方。

  五十萬年前,巨大的冰蓋覆蓋在英格蘭與法蘭西之間,英歐本是一體。冰雪消融,這才有了英吉利海峽。

  如果沒有這道海峽,英國將與歐洲大陸相連,那么英倫三島將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樣。英國人的獨特國民性、英國的重大歷史選擇,最終都歸因于這條海峽。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中緯度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仍將主導英國的氣候,但出名的島國霧氣可能會變少,英國的天氣也不會再那么善變,英國人可能不再是愛聊天氣的民族。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可能也不會有曾經全面主導國際事務的大英帝國。英國和歐陸隔離,因此它既關注歐陸事務,也面向海洋發展。在艦隊和槍炮的幫助下,英國最終從島國發展為以自由貿易立國、靠海外掠奪強盛的帝國。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將失去對歐洲大陸的天然屏障,拿破侖和希特勒的軍隊可能早已征服不列顛,世界歷史將被徹底改寫。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人將不再有意無意以島國身份為出發點思考問題,獨特的盎格魯撒克遜安全觀與利益觀不會產生(比如,同樣一場二戰,英國得到的教訓是,幸好和歐洲在地理上隔離,不然英國本土必遭淪陷;而歐洲得到的教訓是,國與國之間應更緊密合作與融合,才能限制主權國家和民族主義的擴張,避免重蹈覆轍)。那樣,英國對歐陸將不再“光榮孤立”、追求“歐洲均勢”,它很可能是歐共體創始國之一,不會再因為“疑歐”始終和歐盟若即若離,今天一團亂麻的英國“脫歐”更無從談起。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失去了“島國情結”的英國人還能否寫出《魯濱遜漂流記》《金銀島》《烏托邦》和《新大西島》?不得而知。

  是否可以說,全因為這條海峽,英國才是今天的英國。(作者桂濤是新華社駐倫敦分社記者)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英國脫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亚洲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视频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