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7 00:35:49
對于放棄項目的原因,中航動控稱,由于天然氣價格上升且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維持現狀。國內天然氣加注設備行業市場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低迷,而且行業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和無序化。這使得產品利潤率基本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上半年收入和毛利急劇下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記者 張虹蕾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記者 張虹蕾
昔日被中航動控(000738,SZ)頗為看好的盈利項目,如今陷入了終止的“窘境”。
10月26日,中航動控公告稱,決定終止天然氣加注集成控制系統業務擴大產能項目(以下稱擴產項目)。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項目計劃總投資8226萬元(其中使用募集資金6500萬元),已完成投資5035.24萬元。而2013年中航動控擬對該項目投入18888萬元。
對于放棄項目的原因,中航動控稱,由于天然氣價格上升且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維持現狀。國內天然氣加注設備行業市場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低迷,而且行業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和無序化。這使得產品利潤率基本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上半年收入和毛利急劇下滑。
就上述項目未來的命運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中航動控,以及實施該項目的中航動控全資子公司北京航科發動機控制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航科),但均未能接通電話。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文彬表示,目前天然氣價格整體有上升趨勢,天然氣產能暴增,因而出現需求過剩的現象,使得整個下游板塊的發展不是很順暢。
募投項目輾轉三年被終止
據了解,上述擴產項目要追溯到2013年初,當時中航動控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6.96億元,中航動控擬用18888萬元(其中使用募集資金16166.40萬元)投入項目。
北京航科為項目實施主體。中航動控在公告中稱,北京航科為國內最早研發和生產天然氣加注集成控制系統先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航科另外的兩項業務為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相關產品研制和民用航空產品國際轉包生產。而該擴產項目主要成品為壓縮天然氣(CNG)加注集成設備、液化天然氣(LNG)加注集成設備、液化石油氣(LPG)加注集成設備等三大類共12種產品,并開發ARM電腦控制系統、三級網絡管理系統、鋼瓶遠程檢測監控系統、燃氣設備銀行一卡通支付系統等系統解決方案。
中航動控對此寄予厚望,希望著力打造天然氣加注設備系列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等一條龍業務,力爭到2015年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加注集成控制系統供應商之一。
不過,昔日的宏愿未如期實現。在2015年4月,上述項目的投資資金也遭遇“縮水”。中航動控當時公告稱,為了適應燃氣行業相關產品市場的變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減少通用設備的投入,進行輕資產運營,提高投資效益,項目總投資由18888萬元變更為8226萬元。
如今,一紙公告讓已經建設了三年多的項目畫上了休止符,似乎略顯遺憾。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項目計劃總投資8226萬元(其中使用募集資金6500萬元),已完成投資5035.24萬元,尚未使用募集資金1662.36萬元(含利息凈收入197.60萬元)。
針對項目未來的命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中航動控和北京航科,但均未能接通電話。
中報還稱項目可行性未變化
其實,中航動控頗看好上述項目前景,稱將增強自身清潔能源領域的競爭實力,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按照彼時的規劃,項目建設期2年,達產期5年,達產后年均新增營業收入31825萬元(含稅),年均新增凈利潤3724.58萬元。項目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6.7年,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6.61%。
中航動控寄予厚望的項目在運營初期的表現也達到了預期效益。記者在中航動控2014年和2015年的年報中發現,上述項目的投資進度分別為14.60%和63.72%,并分別實現了526.12萬元和527.14萬元的效益。
然而,今年上半年情況卻有所變化。中航動控2016半年報顯示,擴產項目的投資進度已達77.48%,但報告期內實現的效益為-460.23萬元,未能達到預計效益。
盡管上半年未能像前兩年達到預計效益,但中航動控半年報顯示,擴產項目的可行性未發生重大變化,項目達到預期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16年12月31日。
還有兩個月就達到預期狀態,如今中航動控卻因為行業狀況選擇放棄項目,而8月份的半年報對終止的風險也并未提示。中航動控認為,為防控投資風險、保障投資者權益、集中精力和資源服務于航空防務產品等主業,公司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該項目。
在劉文彬看來,由于國際油價大跌,天然氣價格處于高位,因而下游需求出現放緩,對加注設備企業也產生一些波及,目前天然氣價格整體仍有上升趨勢。
卓創天然氣分析師郄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3年時LNG市場還比較好,不過現在已經進入產能嚴重過剩的時代。此次中航動控終止項目可能是想及時撤出,不然很可能投產出現虧損的情況。相比上游供應板塊,LNG下游需求板塊發展速度明顯滯后,目前LNG市場上下游供需情況失衡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