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6 00:40:04
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早已涉足地方AMC平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近日據澎湃新聞報道,銀監會下發通知,其中的兩項政策放寬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一是將允許省級政府增設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地方AMC);二是將允許地方AMC以債務重組、對外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對外轉讓的受讓主體不受地域限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早已涉足地方AMC平臺。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次政策調整喜憂參半,新成立的地方AMC在本地雖有地緣優勢,但同時隨著競爭主體的增加,也會導致不良資產包競標價格上升,壓縮地方AMC的利潤,而缺乏核心競爭力地方AMC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風口下的地方AMC放開“二胎”
近日銀監會下發通知,對地方AMC的有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對此,四川發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蒙宇指出,相關政策勢必會加大AMC的競爭,未來將會出現4+2或4+3狀態,未來大多省(市)設立的地方AMC,可能多設在本省金融風險較大、不良資產較多的地市,以發揮它們的地緣優勢;或者是設立不同經濟成分(如之前設立的是國有控股,再增設一家民營控股),以擴大不良資產買方的競爭,促進銀行不良資產包的化解效率或提升出售價格。競爭加大會導致不良資產的“蛋糕”被更多的主體分食,也會形成地方AMC的分化,能否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業務優勢,將是地方AMC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此次解除了地方AMC收購不良資產后不得對外轉讓的“緊箍咒”,允許其以債務重組、對外轉讓等方式出售不良資產。
對此,蒙宇表示,監管部門最初專門針對地方AMC的限制,其本意也是防止不良資產在地方AMC之間互相轉讓,風險只是在不同主體之間轉移,而沒有真正被化解,但這個限制在實踐中卻束縛了地方AMC的手腳,不利于業務的有效開展。銀行通常將很多不同主體的債務打包出售,由于地方AMC不能轉讓債權,因此重組主導方很難將目標債權分割出來整體重組。這限制了債權的處置效率,也降低了地方AMC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允許對外轉讓債權,對地方AMC而言是有積極意義的,降低了其參與企業債務重組的障礙并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
蒙宇還表示,正是考慮到不良資產標的物所在區域難以局限,所以在此次《調整函》中,受讓主體不受地域限制的規定,意味著資源可以擴展到全國范圍去重組、配置,而不僅僅局限在本轄區。對于引入省外資源,特別是產業資本盤活本省不良資產,積極推動金融風險的化解,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上市公司也涉足地方AMC平臺
今年以來,在原有不良資產處置的“食物鏈”中,上市公司也頻頻涉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不少上市公司不是大股東涉足地方AMC業務,就是通過合作引入相關業務。如,東興證券與大股東東方資管在資管業務有多個涉及不良資產的項目合作;浙江東方體外有浙商資產,后續監管政策放開不排除進一步證券化的可能性; 經緯紡機參股的中融信托有意參與不良資產業務;海德股份轉型從事不良資產處置,已經獲得地方AMC牌照;華菱鋼鐵重組后將擁有信托等多元牌照,大股東體外有不良資產處置牌照;天津普林旗下二股東天津津融投資服務集團擁有不良資產處理業務。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銀行而言,可能會優先選擇的處置方案是債務重組,更傾向于利用通道業務的升級,通過各種結構設計,以四大AMC、信托公司、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機構為通道,達成會計出表目的的同時,將資產的最終處置權保留在銀行體系內。此外,部分中小銀行探索的“資產流轉”的模式,在具體形式上主要是借助私募基金和數家銀行成立并發起設立不良資產收購基金,收購標的為聯盟內銀行的不良資產。國泰君安研報顯示, AMC政策利好接踵而至,轉軌經濟增大業務空間,政策利好仍有期待。
(編輯:張海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