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3 01:51:4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每經記者 劉旭
這是大眾汽車集團首次組織中國媒體探訪漢諾威商用車展。究其原因,“未來十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或將進入相對穩定階段,而商旅車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大眾商旅車中國區總經理吳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顯然,大眾希望商旅車成為在華業務的又一個增長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MPV市場增幅超過35%,但銷量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其中,排名前十位的MPV的車型中,除GL8之外全部為自主品牌。
“高端MPV這一細分市場的需求正在集聚。”一位中國汽車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伴隨二孩政策、購車行為更為理性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宜商宜家的中高端MPV車型或將帶動整個細分市場的接下來走勢。
大眾商旅車正是瞄準這一市場機會。今年,大眾T6系列車型登陸中國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T6希望瞄準商旅車這一細分市場,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宜商宜家的選擇。
大眾集團負責商用車銷售和市場營銷的董事Bram Schot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中國市場,目前最主要的還是傾聽市場和消費者的需要。下半年,我們還會有針對性地向中國市場推出一些新的特別款車型。”
●大眾商旅車在華保持增長
本次漢諾威商用車展上,大眾商用車攜New Crafter、Caddy Edition 35、Amarok等車型參展。其中,在中國市場備受青睞的第六代T系列新邁特威多功能商務車和新凱路威多功能商旅車成為關注焦點。
“1到8月,大眾商旅車在中國的銷量超過了我們原有的預期。”吳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第一季度,大眾商旅車處于T5車型和全新一代T6車型的切換期。通常來講,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會對銷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即便如此,大眾商旅車在中國市場前8個月的銷量仍然呈現增長態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預期,中國市場為大眾商用車板塊貢獻5%左右銷量。
今年5月,大眾商用車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T系列車型的革新之作——T6新邁特威多功能商務車和T6新凱路威多功能商旅車。下半年,大眾商用車將推出一些新的特別版車型。
吳克介紹,這些新產品集創新的設計和傳承大眾獨有的歷史文化于一身,能夠更充分體現大眾進口商旅車T系列66年經典傳承。
在商旅車的發展中,中國市場呈現出與歐洲市場迥異的特征。大眾正在調研這些市場特征,提供更加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的車型。
比如,邁特威處于高端商務MPV細分市場,而這個細分市場在德國相對模糊。吳克表示,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消費者對大眾T系列車型的認知是一款多用途的全能車型。
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于商務用途和居家使用的區分較為明顯。因此,大眾特意將邁特威定位高端商務MPV細分市場,而將凱路威定義為多功能商旅車,共同組成T系列產品陣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宜商宜家的多種選擇。
來自大眾商旅車的數據顯示,中國商旅車市場的年銷售量基本可以達到5萬至5.5萬輛。根據預期,這一細分市場將持續增長,正因如此,以奔馳V Class為代表的車型相繼國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大眾商旅車也開始考慮新的市場策略。
●通過國產化提升競爭力
“我們在中國市場將繼續聚焦高端MPV市場,作為進口車銷售上有很多局限,比如價格、配置等方面。”吳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如果要成為的有分量的市場參與者,我們需要更合適的方向。
毫無疑問,國產化被認為是“更合適的方向”。以奔馳為例,今年3月上市奔馳全新V Class依托福建奔馳的研發中心,進行了諸多本土化的開發。特別是針對“二孩政策”放開,家庭需求不斷升溫的市場環境,全新VClass在穩固商務車市場的情況下,計劃加速家庭用車市場開拓。
梅賽德斯-奔馳輕型商務車全球總裁莫彥格表示:“此前奔馳輕型商務車更多關注歐洲及德國市場,但是近年來,開始推行‘輕型商務車走向全球’策略,即全球化生產,并在輕型商務車領域實現全球化布局。”
對此,在歐洲市場與奔馳商旅車展開直接競爭的大眾商旅車,也將在中國進行國產化提上考慮議程。
“對于是否會在中國進行國產這個話題,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Bram Schot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非常重視它的發展。”
吳克也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高端商旅車這個細分市場中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需要引進適合中國市場的新產品,并加快產品的更新速度,以及加強品牌傳播。
作為大眾2025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旅車正在成為大眾銷量和利潤的又一個重要增長點。據悉,在大眾商旅車中,2025戰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就是車載互聯技術和新能源車型的研發與創新。在新能源車型方面,未來大眾商用車在全球范圍內推出概念車,這一車型也將中國需求提升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