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1 01:20: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實習記者 劉曉雪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實習記者 劉曉雪
“買買買”已經成了海航的標簽,10月10日,海航旗下的渤海金控(000415,SZ)宣布,國慶期間又擬入手一海外資產——CIT旗下的飛機租賃資產。
渤海金控被外界稱為海航旗下的“租賃航母”,租賃服務涵蓋了集裝箱租賃、飛機租賃、基礎設施租賃、大型設備租賃等。此次,渤海金控擬斥資99.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67.38億元),競購CIT旗下資產,若重組成功,公司的境外飛機租賃平臺自有、管理及訂單飛機機隊規模將達到910架,直指“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
“飛機租賃行業未來20年都將持續上升。”渤海金控證代王景然昨日(10月10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收購將提高中國航空市場在全球租賃行業的影響力”。
不過,暴買之后的高負債率以及擴張風險也被頻繁提起。截至今年6月30日,靠著2015年定增募資的160億元,渤海金控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顯著下降”到82.00%。而此次667億元的并購,除動用自有資金外,渤海金控還將引入多家銀行貸款。
收購擬投入巨資667億
根據渤海金控的提示性公告,此次擬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Avolon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Avolon)及其子公司Park Aerospace Holdings Limited以支付現金方式完成收購。標的是C2 Aviation Capital Inc.100%股權(以下簡稱C2),交易價格約為99.95億美元,較C2經調整的凈資產溢價約6.70%。
雖然C2是2016年6月1日才成立的公司,其背后卻是誕生于1908年的美國老牌飛機租賃公司CIT Group Inc。(以下簡稱CIT)。
CIT是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擁有超過650億美元金融與租賃資產,通過CIT Leasing持有C2 100%股權。按照渤海金控和CIT于10月6日簽訂的《購買與出售協議》,CIT將在2017年1月20日前,將其下屬飛機租賃業務和資產基本全部整合注入C2,再將重組后的C2 100%股權轉讓給Avolon及其子公司。
渤海金控提到,若成功交易,公司自有、管理和預訂的機隊總數量將達到910架。對此,華泰證券研報分析,“渤海金控的機隊數量將實現翻番,機隊價值超過430億美元,機隊規模排名也從世界第四上升至世界第三位。”而且,交易后自有和管理的511架飛機,平均機齡4.6年,“為前三大飛機租賃公司中機齡最小的一家”;預訂的349架飛機中,282架采用了新技術,“可滿足日后升級換代需求”。
由此,交易若成功,渤海金控將一躍成為僅次于GE旗下飛機租賃業務GECAS,與荷蘭AerCap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
其實,渤海金控的飛機租賃版圖一直在擴張。今年8月,渤海金控再購進HKAC(香港航空租賃有限公司)12.79%股份,并支付3383萬美元購買12家飛機租賃資產包100%股權。而此次實施并購的Avolon,也是去年底以162.39億元收購而來的。隨著不斷的外延式并購,渤海金控不斷擴充飛機租賃業務,體量也隨之攀升。
從今年上半年業績來看,渤海金控實現總營收118億元,其中,飛機業務貢獻的營收占比63.6%,為75億元,飛機租賃營收34億元,毛利率56.42%,飛機銷售營收41億元。
飛機租賃成資本香餑餑
據悉,CIT剝離飛機租賃業務,參與競購的除了海航,還有中國平安、日本東京世紀租賃與美國飛機租賃公司Aircastle,還有消息稱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也參與了競購。
近年來,飛機租賃行業被視為航空業的“紅海”,成為資本競逐的對象。出于行業發展的考慮,航空公司越來越傾向于以租賃的方式增加運力。
吸引力來自相對較高且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率。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顯示,2004年至2011年,在航空運輸板塊的重點行業中,飛機租賃行業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為9%。
受益于國際航空運輸業持續發展帶來的飛機需求的穩健增長,飛機租賃行業容量依然會持續擴張。2015年經營性租賃飛機占全球機隊數量的比例約為40%,有預測認為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至2020年達到50%。在最悲觀、中性和最樂觀的情境下,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7%和12%。
此外,根據波音發布的飛機融資市場展望,民航飛機融資需求將從2015年的1220億美元增長至1720億美元,假設保持40%的租賃比例,經營性租賃提供的飛機融資將從488億美元增長至688億美元,對應2016年至2020年期間各年的增長率分別為:4%、2%、9%、13%和7%。
昨日,民航研究專家林智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整個民用航空產業鏈中,飛機租賃業務的利潤率較高,因此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是國內租賃業務起步較晚,隨著財稅政策的改革,我國的飛機租賃發展很快,已經基本占據了國內市場,但目前在國外還沒有完全打開局面,亞洲的飛機租賃公司規模還相對比較小。
“長期來看,這是一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行業。”在王景然看來,“我國飛機租賃行業未來20年都將處于上升通道。”
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正在成為全球航空市場新的增長點。在飛機租賃未來市場利好的情況下,中國買家進入飛機租賃領域、掀起并購熱潮不無道理。
針對此次渤海金控斥巨資競購成功C2 100%股權,林智杰分析,飛機租賃行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行業,市場相對穩定,因此,渤海金控此次收購的風險相對較小。
但風險再小也是風險。業內認為,海航狂買背后債務或已在“敲門”。以渤海金控為例,其負債率一直徘徊在80%。去年,渤海金控通過定增籌資160億元,讓資產負債率“顯著下降”,但此次將支付近百億美元的收購價款,渤海金控的負債率或又將高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