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監管

每經網首頁 > 監管 > 正文

CDS類工具擴容信用標的擴至發債主體制度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6 10:22:54

9月23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及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信用違約互換(CDS)、信用聯結票據(CLN)等四份產品指引。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前兩個“CRM+”“老”業務,此次新推的CDS和CLN把信用標的由單一債項向發債主體擴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9月23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修訂后的《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下簡稱《業務規則》),以及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信用違約互換(CDS)、信用聯結票據(CLN)等四份產品指引。

事實上,早在2010年發布的《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指引》(以下簡稱《業務指引》)中,就有CRMA和CRMW兩款產品,加上此次增設的CDS和CLN兩款新產品,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增加至四類。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前兩個“CRM+”“老”業務,此次新推的CDS和CLN則屬于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中的新成員,對比新老兩種業務工具可以發現,信用標的由單一債項向發債主體擴展是本次的一個重要創新。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當前債券市場違約事件不斷爆發,各類機構對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多。

新推出的CDS和CLN盯住債券發行主體相關債務的信用風險,其所能覆蓋的債券包括存續債券和未來新增債券。

劉東亮告訴記者,單一債項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在國際上并沒有同類的對標產品,相比之下,CDS和CLN則更與國際標準接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CDS 信用標的 發債主體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色综合久久婷婷88 | 亚洲第一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思思久久96 | 日本色道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