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6-09-07 16:24:41
所謂撥備覆蓋率,實際上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與不良貸款額的比率。“計提撥備”就是為呆、壞賬提取的資金,從銀行的凈利潤中劃撥出去。目前,僅有6家銀行撥備覆蓋率回升。
銀監會公布的今年二季度監管數據顯示,銀行業整體的撥備覆蓋率已經止住持續下滑勢頭,較上季度末上升0.93個百分點至175.96%。與去年年底相比,亦有8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較2015年年末下滑,平均下滑了7.9%,有3家基本持平,僅有6家銀行撥備覆蓋率回升。
中報顯示,一家國有大行的撥備覆蓋率仍在150%以下,而一季度另一家國有大行的撥備覆蓋率也降至了149.07%,大行的多次“踩線”,也讓外界紛紛猜測,是否這一指標將得到調整,不過,這一說法尚未得到銀行證實。
撥備覆蓋率逼近紅線
所謂撥備覆蓋率,實際上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與不良貸款額的比率。“計提撥備”就是為呆、壞賬提取的資金,從銀行的凈利潤中劃撥出去。當不良貸款率上升時,計提的撥備也會上升,銀行利潤就會下降,相反,不良貸款率下降會減輕銀行計提撥備的壓力,對利潤就會有積極貢獻。
今年2月份,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就曾表示,將優先關注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等風險抵御能力指標的變化情況,一旦該類指標跌出合理區間,就要采取注資、重組、調整高管等辦法予以解決。
某國有大行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為143.02%,相比一季度末上升1.81個百分點,但仍低于150%。該行高管表示,對撥備的提取穩健而審慎,撥備提取符合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得到了審計師的認可,經濟放緩的外部環境下,銀行釋放撥備資源,是穩健經營的舉措,該行的處理方式也得到了監管的理解。
另一家國有大行今年中期的撥備覆蓋率則從一季度末的低于監管標準回升至155.10%。
此外,另有4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僅僅是略高于150%。長江證券分析認為,銀行業績壓力的主要因素為撥備和凈息差。撥備是沖擊行業利潤的第一負面因素,并且二季度撥備對收入的侵蝕并未好轉;凈息差是另一大沖擊,預計下半年將穩中有降,長期來看國有大行壓力相對更大。
緩解之計或在于資產處置
對于部分銀行撥備覆蓋率處于監管標準下方的問題,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對該指標進行適當調整。而此前亦有傳聞,有些大型銀行已經用120%的撥備覆蓋率做2016年預算。但是從中報各家銀行的答記者問環節來看,150%仍然是銀行努力的標準。
而為了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不良資產證券化在上半年重啟。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試行)》,這一指引被業內稱做“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根基性制度”。同時,銀監會確定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等6家銀行作為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首批試點機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