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1 23:38:23
9月1日下午,在杭州的G20峰會新聞中心,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就二十國集團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答記者問時指出,從短期看全球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9月1日下午,在杭州的G20峰會新聞中心,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就二十國集團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答記者問時指出,從短期看全球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針對有效需求不足,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非常重要,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短期問題上特別是在提升需求方面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各項經濟指標來看,經濟繼續偏弱,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刺激。貨幣政策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小,主要靠財政政策,但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在長期層面,經濟改善要靠改革,而不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刺激。
關于全球增長: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始終差強人意,IMF等國際組織連續多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在這樣的背景下,G20承諾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工具”。
易綱對此指出,G20承諾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各種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我們達成這個共識就使得各國可以根據各國的情況,比如說有的國家可以進一步地運用貨幣政策;有些國家的財政還有一些空間,它可以進一步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些國家可以更加著力于結構性改革。使用所有的政策,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能夠促進全球的經濟能夠強勁、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地增長。
從短期看,全球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那么針對這種有效需求不足,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非常重要,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短期問題上,特別是在提升需求方面有著比較明顯的作用。
從中期和長期看,其實我們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就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所以從中長期看,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就更加重要。
在具體的政策執行中,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短期和中長期政策結合起來,使得我們進行改革的時候減少陣痛,并且為改革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使得我們的改革可以成功地得以執行。
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推動IMF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
易綱在介紹下一步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路時表示,思路就是要更廣泛地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更平衡地考慮全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這樣平衡的、互利共贏的關系。所以我們能夠制定出更加開放、透明、公平和有競爭力的游戲規則。
一個好的國際貨幣體系對實體經濟有什么好處呢?易綱說,它有這樣幾個好處:第一,它能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第二,它能夠及時地識別風險、預警風險,然后防止危機。一旦發生了危機它能夠很有效地處置危機;第三,如果我們做到了金融的穩定,金融就可以支持實體經濟,因此就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所以,這是我們致力于構建一個好的國際貨幣體系對于全球增長的意義。
他介紹說,針對國際貨幣體系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這五個方面工作都和上述那些目標和好處有關。
第一項工作就是我們研究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從今年10月1日開始,人民幣正式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貨幣之一,中國已經同時用美元和SDR發布我們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這些數據,大家也知道世界銀行于昨天成功地發行了SDR計價的人民幣債券。
第二項工作是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全球金融安全網包括各國的外匯儲備、雙邊的貨幣互換,區域型的貨幣安排,比如說像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還有全球的金融安全網,比如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
今年,我們將開展清邁倡議多邊化和IMF開展的聯合演練,來檢驗我們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
第三項是完善主權債務的重組機制,主要是加強了主權債的合同條款,并且支持巴黎俱樂部討論一系列主權債的問題,以及吸納更多的新興債權國參加,可以平穩地處置今后發生的主權債問題。
第四是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的改革,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份額占比。
第五是改善資本流動的監測和應對,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前預防風險、預警風險。
如果這五項工作把它合起來就會看到,做好了這五項工作可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以此來促進和支持經濟增長。
關于人民幣匯率: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
去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價上上下下,最近國有大銀行的干預越來越少,市場推測央行對于人民幣匯價的容忍度有所提升。
對此,易綱回應說,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從今年春節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收盤匯率加上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這個機制的好處是它增強了規則性,增強了透明度,使得市場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人民銀行公布了上海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同時也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貨幣籃子,也考慮SDR貨幣籃子。總體而言,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另外就是人民幣對這幾個籃子的走向也是比較穩定的。如果從稍微長一點的時期來看,就可以看出雖然是有漲有跌,但是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今年又有英國公投脫歐這樣一些事件的沖擊,總體上看,人民幣相對于其他的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是比較穩定的,人民幣的波動率是比較小的,人民幣相對于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的穩定性就更強。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三年、五年,今年大家看的時間比較長的話都會看出人民幣是一個雙向波動,但是它的總體波動率是小于絕大多數儲備貨幣,也大大地小于新興市場的貨幣。
匯率對實體經濟是有一些影響,但是最好是保持合理均衡。我們G20有一個共識,就是不以競爭為目的貨幣貶值,并且G20的一個共識就匯率進行更緊密地溝通和協調,這些就已經有一個規則,使得我們的匯率比較平穩。
M1和M2增速擴大的形勢日漸明顯,表示企業有持幣待投資的傾向,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經營壓力仍大。市場對下一步貨幣政策基調保持關注。
易綱對此作出回應。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在最近一段的增長率上差別比較大,我們也觀察到中國現在的杠桿率是比較高的,這個杠桿率指的是企業、政府、居民所有的負債,相對于GDP的這樣一個比例,中國這個比例相對高。同時,中國經濟在轉軌,處于換檔期,經濟的增長在6.5%-7%之間,雖然和我們過去比略微有些下降,但是,中國經濟6.5%~7%之間的增長率,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是最強勁的。
面對上述這樣一個比較復雜,而且有的時候要考慮多方面平衡的形勢,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那么穩健的貨幣政策有這樣幾個要素。第一,我們要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第二,我們要發揮信貸政策的作用,特別是要加強信貸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農業、扶貧攻堅的力度;第三,我們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一個適度的、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