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9 02:44:06
昨日(7月28日),12家股份制行發起設立“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而且宣布聯盟行在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賬方面免收手續費。據悉,12家銀行分別為中信、招行、浦發、光大、華夏、民生、廣發、興業、平安、恒豐、浙商、渤海,首任聯席主席行為中信銀行。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昨日(7月28日),12家股份制行發起設立“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而且宣布聯盟行在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賬方面免收手續費。據悉,12家銀行分別為中信、招行、浦發、光大、華夏、民生、廣發、興業、平安、恒豐、浙商、渤海,首任聯席主席行為中信銀行。
“12家銀行通過自主協商和開放信息查驗,不僅能準確落實銀行賬戶實名制和規范開立各類銀行賬戶,有效防范線上開戶的相關風險,實現各銀行之間的互聯互認互通,還能以此為契機建立彼此之間的業務合作平臺。”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
目前,各家銀行已實現系統互聯和賬戶互認,且賬戶互認也是免費的。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透露,未來還將實現資金互通。
12家銀行建線上跨行免費聯盟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網上支付愈加依賴,銀行業正開啟電子渠道跨行轉賬“免費時代”。
早在去年底,招商、寧波、中信等銀行相繼宣布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等。今年2月,五大行共同承諾將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境內人民幣轉賬匯款和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
7月28日,全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更是宣布組團設立“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并稱聯盟行電子渠道跨行轉賬免費。
對此,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分析稱,股份制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重要組部分,但與大型銀行相比,其機構網點較少,客戶群體較小,資金實力一般。而搭建網絡金融聯盟平臺,借助互聯網手段,共享12家銀行的系統與資金等資源,首先可以為金融消費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其次有助于增強股份制銀行服務民生的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再次這也是新常態下銀行業抱團取暖、協調發展的新方式、新路徑。
談及免費,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次是線上聯盟,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股份行線下跨行免費的聯盟。
2004年,中信、民生、招商等在內的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就曾以類似的“抱團取暖”方式,開通“柜面通”業務,相互開放所有網點,實現跨行通存和通兌業務。
信息查驗的銀行范圍有望擴大
然而,移動互聯網雖快速發展,但網絡欺詐、信息泄露等風險也時有發生,銀行賬戶和資金安全亟待強化。
去年12月,央行對外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個人銀行賬戶分為Ⅰ類銀行賬戶、Ⅱ類銀行賬戶和Ⅲ類銀行賬戶(以下分別簡稱Ⅰ類戶、Ⅱ類戶和Ⅲ類戶)。
“這個通知在堅持銀行賬戶實名制的前提下,建立了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的機制,明確允許銀行通過互聯網等電子渠道為客戶開立Ⅱ類戶和Ⅲ類戶。同時,通過對央行小額支付系統進行適當改造,為各商業銀行之間的賬戶信息查驗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渠道。”樊爽文表示。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上述聯盟行正式落實了新的賬戶管理辦法要求,并實現銀行間的賬戶互認。
“以賬戶為基礎實現連接,有效提升客戶體驗,保障客戶資金安全。未來,聯盟行還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打破隔閡和壁壘,實現聯盟間信息、產品、資金、風控等資源共享。”孫德順坦言。
華夏銀行方面人士也表示,從風險防控的角度而言,銀行間賬戶互認使用的是央行小額支付系統通道,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賬戶認證的準確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從提升客戶體驗的角度而言,銀行間賬戶互認實現了各家聯盟行間的資源共享,降低了各成員行間的運營成本。從促進銀行服務轉型的角度而言,銀行間賬戶互認為各家銀行發展移動銀行、直銷銀行、自助機具等電子渠道線上跨行開戶業務打破了壁壘,對銀行服務渠道的建設將產生深遠影響。
樊爽文亦進一步稱,下一步希望逐步擴大信息查驗的銀行范圍,有更多的銀行加入進來,也能夠實現與特許清算機構的合作,比如中國銀聯。
此外,聯盟行間還將實現資金互通。
“資金互通將實行最低市場價格,有效降低成員行的運營成本,將節省的運營成本回饋于客戶。”孫德順表示,同時,聯盟行將通過彼此間的系統互聯、賬戶互認、資金互通,切實強化賬戶實名制管理,改進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服務,強化反洗錢管理,進一步提高客戶的資金運轉效率,在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的同時真正做到便民。
不過,銀監會方面人士則指出,賬戶互聯互通互認,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更加強調機構、業務、IT系統之間產品和賬戶關聯度,同時它們之間風險的關聯度也得以分化。這種創新的業務模式,一方面有助于銀行共享信息,識別監控某些風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放大和傳染另外一類風險,產生新的風險來源和風險點。所以,關鍵在于強化風險和內控合規管理,將網絡金融風險管理作為銀行風險管理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